具体运作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即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参与评价,使评价能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学生自评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互评可以建立一种伙伴激励的机制。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有关课程专家参与教学评价,可以提高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他是所有评价活动的发起者、主持者、协调者。
如:在《蜗牛》这课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有关蜗牛形态、习性、食性、种类等科学知识掌握的程度由教师进行评价;学生观察蜗牛身体结构、爬行部位等活动能力由教师及学生小组长共同评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情感、态度由学生自评或互评,同时借鉴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行为习惯由教师或学生小组长评价,同时也借鉴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如果本节课遇上有关课程专家、上级教育部门领导或本校教研小组成员亲临指导,则要综合他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全面地、科学地、客观地进行评价。当上述评价发生困难,或出现问题,或发现教师评价不合理提意见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及时恰当处理,进行总体把关,最后计出每个学生本课时的各项得分,及时记录在案,留待学期结束时总评每个学生该学科总成绩时使用,同时又作为随时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依据参考使用。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即不再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乃至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水平与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安排,我们把评价内容分为4大部分:
1、科学知识。主要评价各单元各课时最基本的、对学生今后发展有较大意义的知识,即课程中要求了解、知道、掌握、运用、探究的知识。比如:了解土壤的成份,知道气体、液体、固体的主要区别,掌握植物种植的过程和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周期和认识植物的6种器官等。
2、活动能力。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能力,即主要评价学生观察、操作、实践、制作、创造的能力。内容上紧扣课程目标中科学探究分目标所规定的要求,比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口述仪器名称、使用仪器、熟练操作、独立完成、填写活动报告、比较事物异同、发散思维、答案别致立意新颖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评价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态度。比如:学生对待科学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纯正,学习是否认真;对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与问题是否有兴趣,是否充满了想知道的欲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是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是不是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能否采纳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学习与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性科技与科普活动,并表现出责任感;意志是否坚忍不拔和有毅力等。
4、行为习惯。主要评价学生在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外显的信息为主。比如:学生的考勤表现,学生是否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否注意安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协助,是否愿意对原有认知进行自我否定,修正错误,要求进步等。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这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与内容全面化所决定的,灵活多样,一举多得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除了传统的书面测验、考试,我们还创造开发了各种评价方法,有现场观察、提问、描述、答辩、面谈、随访、专题作业、作品制作、行为记录、活动报告等等。结果可以采用分数(0 - 110分)、评语(好、较好、一般 、差)或者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或A、B、C、D)评定。比如采用分数计算法:
"科学知识" 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分析以及必要的测验和专题考查。占总分数的30分。
"活动能力"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现场作业、课堂提问和观察记录、作品制作、活动报告。占总分数的(30+10)分。其中的10分这样分配:如果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或创造性的建议,大胆的改革想法和发现,另加2-5分;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另加7-1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方法主要是表现性评价,应该以观察记录、面谈、随访为主。占总分数的20分。
"行为习惯" 评价的方法 大多采用现场观察、行为记录、作业分析。占总分数的20分。
结合前面"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内容,按上述评价方法,对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作出评价,分别评价出学生各项的得分,最后合计出每个学生一课时的总得分。如果采用评语、等级法评价,可直接运用,或可折算成分数再计算成绩。总评成绩是按成绩评价表内的公式计算得出。为了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余负担,所有的评价过程力求课内完成,评价结果的数据不能过分要求精确,这样才能使评价与广大教师繁忙的工作相适应。
四、评价时机全程化。这是新教学目标内容所决定的,新的评价强调对教学全过程参与,即对学生在学习开始的时候,要进行前置性评价,学习之中要开展形成性评价,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要进行终结性评价,实现评价时机全程化。
如: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功能。导学达标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的关键。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时间,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层目标自达,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的高层目标助达,在发挥学生潜能培养良好心理和健全人格的情感目标诱达,在训练学生能力的运用目标练达,在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目标引达。在分类导达的过程中,每个过程教师都要对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就是进行评价,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目的是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调控与改进功能,使教学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就不断得到反馈信息,对产生的问题与偏差可以及时干预与调整,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与良好的状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与此类推,每个环节都有不同层次的评价,整个教学环环紧扣,循序渐进(见下图)。因此,评价必须全程伴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适时的教学评价可以事半功倍地促成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要做好科学科的教学评价,需要学科教师做大量的工作,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看到学科教学评价发展的新趋势,尽量地在教学过程中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校改革科学科内部评价的实践,尚处于实验探索之初,其中一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花时间继续实践、完善与丰富,才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