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度
――《锐角与钝角》课例研究
萍乡市湘东区实验小学 汤志兵 袁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它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而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又缺乏实践经验,对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一切的发现和探索都源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对一个小学生来说犹为突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但是,并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到底怎么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来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呢?我们数学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经过几轮的教研活动,在本节课中我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一幅生动有趣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有各种各样学生喜爱的项目,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熟悉。课始,在这个观赏性很强的游乐场中抽象出图形――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扩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清楚、准确的认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在情境中抽象出角―给角分类―玩角(用自己的方式来制作角)―找角―画角”一系列的活动,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做角和分类这两个环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的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教师的讲解就可以水到渠成了,而变角游戏、找角、画角这三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可以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到直角。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性。
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乐趣。
课堂中我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筋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交流。
5、在“快乐”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本堂课最后,我设计一个“为角画像”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合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画画当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深化对锐角和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同时,给学生创建一个民主,愉悦的学习平台,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都能竞相绽放,展翅飞翔。
(二)课堂实录
一、情境导入
1.在情境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放假时喜欢去哪里玩呀!
生畅所欲言
师:那你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
生:喜欢(声音非常响亮)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温旧导新
师:游乐场的项目可多啦,好玩极了!走,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显示P37的图片)
师:哇,多棒的游乐场啊!谁来说说你最想玩游乐场里的什么项目呢?
生迫不及待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袁老师最喜欢玩摩天轮了,摩天轮太刺激了,那有谁知道摩天轮是用一些什么材料建立起来的呢?
生:钢管
师:大家瞧瞧两根钢管之间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一个角
师:真棒!谁来指出这些角藏在哪?
(学生踊跃回答,每答一个,教师用鼠标指向相应位置,抽象出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角,让我们把它们漂亮的外衣脱掉,看看它们的样子。
(课件显示,出掉背景图后的大小不同的角)
二、给角”分类
师:老师这里也有好多角,你们帮老师分分类吗?
①师说要求(课件显示,播放要求)
1、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讨论,发扬你们的合作精神。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再进行分类,分好后说说你们这一小组为什么要这样分?
(六人一组,合作讨论用的分法,教师巡回指导)
②学生汇报分类方法
③评价哪种方法更具体,更细致。(生讨论后,评价时出示三种角的形状)
④用尺子判断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怎么样来判断一个是不是直角?(学生上台演示,师标出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⑤取名字
师:我们知道了这个角叫直角(板书)那另外两个角叫什么呢?谁来帮它们取个名字?
生1:比直角小的叫小角,比直角大的叫大角。
生2:比直角小的叫尖角,因为它很尖;比直角大的叫开角,因为它张开得大。
……
师:小朋友们真有想象力,取了这么多好听的名字,其实很早以前科学家就给它们起了名字,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把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师边讲解边标出板书锐角和钝角)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我们把这两位新朋友永远记在心里好吗?
生:(大声说)好
师: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几遍,看看哪位小朋友的嘴巴张得大(学生读时,师标上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本节课重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完成,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让它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玩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现在我们来玩一玩角,想不想玩?
生:想(迫不及待的想玩)
师:想玩,那么你们可能剪出你们喜欢的角,也可以用纸折一折角,还可以用学具里的活动角来变一变角(课件出示要求)
(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制作角,老师进行巡视)
1、展示,评价。
2、小结
师:玩得开心吗?玩了这么久,同学们也该累了,要不袁老师再带你们去游乐场里去游一游,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作一个角,让学生在作角的过程中,体验角的产生,加深对角的认识。
四、找角
1、出示游乐场的画面,学生说出角的名字(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的记性真不错,这么快就把他们的名字记在了心里,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许多的物体表面上都有角,瞧,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儿呢?
(出示课件,生回答,师用鼠标抽象出角,老师给予评价和奖励)
师:小眼睛真厉害,把这些角都给找出来了,直角、锐角,钝角三姐妹发现自己的用处大,高高兴兴地出去玩,可是玩着玩着,找不到回家的路啦,你们愿意把她们送回家吗?
生:愿意
(学生回答,电脑显示,有不能确定是什么角的,师提醒用三角板来验证)
师:小朋友真行!把她们全部都安全的送回家了,现在把你们的双手放在胸口勇敢地对自己说:“我真棒!”
五、为“角”画像
师:锐角和钝角为了感谢你们,想请你们为他们画张像,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既然是画像,那么就得画得像,画得美(课件出示要求)现在就请小朋友们用你手中的直尺或三角板用铅笔来画一画。
(生动手画,师巡视,之后进行展示,评价)
六、全课总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小朋友有兴趣去找一找吗?
生:有
师:有兴趣那么就请你们把你们找到的角展示给老师们看看。
设计意图:从抽象到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对锐角、钝角的认识,更体验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反思
1、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帮学生温故旧新。
2、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升到抽象概念,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3、让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来玩角,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了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对角的认识,更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