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拴
“三算”结合教学由于引进了珠算的学习、练习和运用,逐步建立了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结构将三种算法结合起来,有利于克服呆板的注入式教学的弊端,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将“三算”有机结合,易教易学
“三算”结合教学,就是把口、珠、笔三种计算方法结合起来,各展其长,交替运用,互相促进。它的方式多样、灵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课堂上有较多的思考和活动机会。特别是算盘作为一种学具引人教学,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口念、手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这就形成了“三算”结合特有的课堂教学结构。在这样的教学结构中,新知识教学通过迁移、反愧回 授三个层次进行,增强了教与学的自觉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新的结构、新的教法,新的学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感到新鲜,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得到自然的相互调节,课堂教学成为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其表现在下列几点:
1.方法的多样性和学习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2.多种感官的参与,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他们独立自学的能力和熟练的运算技巧,使其学会学习。
3.学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数学的兴趣也随之增强。这是他们认识、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逐步深化的真实表现。
4.智能提高以后,通过练得多、用得多等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得活、学得广、学得深,而且能够逐步发展到勤学、善学。如学生能够用珠算进行同数连加、自己编出乘法口诀,自己搜集数据独立编写文字、应用题等。
多年的实践证明,“三算”结合教学,优化了教学结构。新教法、新学法,体现了教学的多样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学生积极性高,技能熟练,进而乐学、会学、善学,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解到实践,由实践到熟练掌握,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这样新结构、新体系、新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个人爱好与特长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更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珠算在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较强的教学功能和教育功能,这也正是“三算”结合教学课堂结构科学性的表现。
二、寓游戏于教学之中
“三算”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引入了算盘,算盘既是教具、学具,又是玩具。
它给刚刚入学的孩子带来了无限乐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1.在游戏中探索新知识。由于学生人人手中都有一把算盘,教师在演示算盘上拨珠计算,同时也让他们跟着在自己的算盘上拨珠计算,满足了他们那种“让我来,我也会”的心理,使他们心情舒畅,从不会到会,从慢到快,从紧张到轻松地参与学习过程。如果拨珠计算正确,受到老师表扬,心情就更加愉快。
高兴的情绪带来了热爱的感情,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是“三算”结合教学的一个特点。
“三算”结舍的另一大特点是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11-9”时,首先出示1角1分钱,让学生思考:买本用去9分,还剩几分,你拿这1角1分钱怎样去买?然后组织学生做这个游戏。请两名同学分别做顾客和售货员,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游戏过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这个学生拿1角钱去买本呢!售货员找回多少钱?找回 的钱和1角钱是什么关系(补数)?然后在算盘上计算,并概括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个位加补”。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算盘上拨珠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最后按照珠算方法进行口算。像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了新知识。
2.在游戏中激发兴趣。
算珠在算盘上布列整齐,有一种和谐的美感,这对差生提高有益处。
例如,全盘练习各档拨入1,各档加上2,盘面上整齐地排列出一个图形(长方形)。再加上5555,减1234,得到的又是一个图形(梯形)。还有“三日头”、“三盘成”、节目图等,算珠的布列都很美。这些都给儿童带来了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练习学生百练不厌,因为计算是否正确,他自己知道。打错了,会激发其重打;打对了,感到快乐,有再试一试的愿望。同时每练一次就提高一次速度及熟练程度,学生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学生好胜心理极为强烈,珠算练习又常带有竞赛游戏的因素,所以在课堂上,不论是做基本练习,还是一般题目,当老师或同学领拨、取盘、清盘、预备、开始时,学生都精神抖擞地投入比赛,一打完立即举手,并感到自豪。这无疑是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的表现。
三、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三算”结合教学改进了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计算能力是一种技能,小学数学计算技能培养,在普通班一般教学过程是:(1)教师用小棒、木块等实物或图片在前面演示,讲清算理、算法;(2)叫个别学生上台仿做一遍,并口述算法;(3)全体学生做练习,由半独立作业到独立作业。
“三算”班的教学过程是:
(1)教师用实物和算盘在台上演示,讲清算理算法;(2)叫个别学生上台仿做;(3)全体学生自己在算盘上拨珠计算,并口述算法;(4)全体学生练习,由半独立作业到独立作业。
这样,“三算”班比普通班多了(3)这个阶段,使学生从台下看演示转变为自己动手操作,从而使智力活动有了源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增加了练习密度。
练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三算”结合的练习课,通过巩固、深化、综合三个层次进行,形成了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教学层次的网络性。“三算”强调课堂实践,提倡讨论研究,反馈及时,所以绝大多数习题可在课内完成,课后作业大大减少,极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三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小学数学课常采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练习几乎占教学时间的60%左右。普通班常常练口算、笔算,形式有:(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2)每个学生发口算卡,全班笔答;(3)老师报数,学生笔答,笔算只有笔答一种。
“三算”班除上述形式外,还有:(1)看算式珠算口答;(2)看算式珠算笔答;(3)看算式口算答;(4)听题珠算笔答:(5)听题珠算口答;(6)看算盘口算口答;(7)先口算后珠算;(8)先笔算后珠算;(9)先珠算后笔算。
还有专门的练习,如加百子、全盘练、珠算游戏等等。各种不同形式练习交替使用,可以使学生少疲倦,有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技能转化为技巧,没有一定的题量练习是达不到的。算盘作为一种工具,使“三算”班练习量是普通班的一二倍。因为当操作者的基本技能形成时,脑力负担逐步减轻,题量多密度大也并不加重负担,相反学生能力有显著提高。
总之,“三算”结合教学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智力得到了开发,由此使我们看到它符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小学数学教改的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