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  黄健华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  林晓玲

   

  学习意志是指学习者自觉地确定学习目的,有意识地控制和及时调节学习行为,努力地克服学习困难,以实现预定学习目的的心理过程。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志的意义与作用

  1.良好的学习意志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把前人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内化,并转化为自身的智力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才能克服困难,深入持久地进行认识活动,从而有效地获取知识,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造能力。

  中外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创造型儿童人格的一般特征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使学生逐步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造能力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3.良好的学习意志是学生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学习任务是一种有一定困难的社会义务,学生不但要学习一些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而且也要学习一些虽然没有趣味但必须学习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自觉地克服学习困难,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才有可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

  其次,数学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认识活动,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需经历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困难和疑问,这就需要学生知难而进,具有坚强的学习意志与毅力,战胜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再次,从现实状况来看,不少学生虽然具有良好的智力和优越的学习条件,却难以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有的甚至成为后进生,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这部分学生意志薄弱,畏难、怕苦、贪玩,易受干扰,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所造成的。反之,有的学生虽然智力一般,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毅力,取得了良好乃至优秀的学业成绩。由此可见,良好的智力和环境条件固然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但良好的学习意志更是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  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一个人的行为目的越明确,所引起的意志力也越大。因而,明确学习目的,是学好数学的内部动力。研究表明,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顽强的学习意志。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

  (1)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从小立志

  数学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很多是以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为素材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当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教师可借此教育学生立下远大志向,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学好数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斯大林曾经说过 “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从小立志,是培养学生学习意志的根本途径。

  (2)树立榜样,教育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用古今中外数学家坚韧不拔地追求真善美的事迹去激励学生,如我国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和陈景润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亚当斯穷52年的光阴,终于发现了唯一的六角幻方;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利剑临死前还高喊:“不要动我的(几何)图!”……。使学生懂得没有学习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是不可能攀登科学的高峰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学习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增强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把学习目的、动机转化为意志力量,是学习意志培养的基础。

  2.创设疑难情景,磨练意志

  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也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而逐步实现。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一定的疑难情景,磨练学生的意志。当然,疑难情景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适度,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如果情景过难,学生经常受到挫折,则容易使意志衰退。如果情景过易,则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意志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亲身的意志行为,如难题的解答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的成功感,从中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锻炼自身的意志力。

  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肯定会受到种种诱惑和干扰,学生只有排除内部和外界的干扰与引诱,实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才能实现学习目标。但是小学生自觉、独立地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比较差,注意力也不稳定,特别是在进行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活动中,容易出现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控制的力量。具体可如下处理: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依赖性较强、自制力差,教师可注意全程的监控,即事先提出明确的要求,中途实行有效的监督,事后施以严格的检查。中年级学生克服各种干扰的能力有所加强,教师可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按任务的要求坚持学习活动,并注意监督与检查。高年级学生受内外因干扰的影响逐渐减弱,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实行自我监控,把重点放在事后的检查工作上。

  另外还要注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方法。

  (1)言语调节。即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生以言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如做作业时,恰好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学生可以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完成作业!”解答题目遇到困难时,可以自我激励 “我一定能解答出来!”研究证明,用言语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有效措施。

  (2)集中注意。心理学家认为,集中注意在所从事的活动之上,少注意诱惑物,也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一种有效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是人在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所采取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一定的要求方面的良好品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以及每段教材的目的作用,从而形成意志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并立即采取相应行动的良好品质。教学上要着重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克服行为的冲动性和情绪性,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明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的能力。

  (3)意志的自制性,是一种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约束产生与完成任务相反行为的良好的品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掌握善于集中注意力、排除负迁移和定势干扰的方法,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能力。

  (4)意志的坚持性,是一种在行动中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而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教学中,特别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和解答难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磨练自己意志的信念。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明确目的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克服困难与缺点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锻炼自身的意志品质。

  

    爱因斯坦有言,“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顽强的学习意志,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耘、叶忠根、林崇德著:《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郑君文、张恩华著:《数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文见《小学德育》2000年第7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