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激情、育创新人才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应起的作用浅议
高寨子镇中心小学 王友贤
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数学课作为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学科之一。诚然,数学课的创造性培养比起语文来说它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用新的理念去教学,解除以往那种“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以新时期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目的;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即:我们教师 要做到“以人为本”“怎样教学生自主地学习,怎样学”为中心,改进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怎样学;真正做到“逼学生学”转为“学生自主去学”。
一、搞好课堂互动,当好“服务者”
人是一个活生生的本体,要在课堂中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挖掘一切能够挖掘的潜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心向,从而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独立问题。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良好、和谐、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如果没有这点作为前提,那么,课堂互动也是空谈;反向思维: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怕老师批评、学生笑话,那么怎能变成个性的人才?岂不是扼杀了这种敢说、敢做的创新人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只要他她们上课敢说、敢做、敢于发言,那么,我们就要给予鼓励、表扬,要以服务者、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
为了搞好师生互动,摩擦教学之中的激情火花,我在教学时,总是严而不死、松而不乱。鼓励学生大胆设想、高声发言;自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我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这一小节是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我出了一道复习题:24÷6=( )这道习题(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首先我提问:谁能根据这道算式提出问题?刹时,全班55个学生都陆续举起了手,我扫视了一下全班,有好多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来!”“老师,我来!”......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平时不爱举手、也不爱发言的小男孩也举起了手,于是我让他起来提问,他怯生生地说:“老师,我想问24÷6等于多少?”这个问题很简单,好多同学都笑了,但我却带头鼓起了掌来。于是说:“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都举起了手。我指了一名学生让其回答后,我说:“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但他有勇气举手、敢说,这是他进步的表现,所以,我们应该为他的进步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他抬起了那原来一直低下的头,只见他有点腼腆,充满了信心。又有好多同学举起了手,我都让他们提出了自己想提的问题,都一一做了解答。由此,就导入了新课内容,这节课,学生情绪高涨,效果较好。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不要光顾优等学生,忽视差生,其实,差生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做法、看法,我们只要作好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善于引导他们去寻求新知,抓住教学之中的一个刹那,搞好激情互动,那么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筑“点拨”策略,做一盏“航海灯”。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作为教师就要把课堂上多余时间留给学生,即做到“精讲多练”,然而练习的过程之中并不是盲目的练习,要针对性地练习,要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己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欣赏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会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因此,我在教学数学课时,从不强求按自己的思维程序去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苛求纪律的严肃性,尽量倡导学生自己交流讨论,标新立异,开动脑筋,异想天开。同时,做好“点拨”,在其自主交流中有时会“卡壳”,出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景,那么我就会在那个时机适当给予“点一点”“拨一拨”。这样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求分数除以整数的练习课时,我首先设置了疑问:哪个同学能回答老师所要提出的问题?(未提问题,先让学生举手)于是就有个别学生举手,然后提问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后我举例让学生提问:
板书: 2/9 ×4
2/9÷4
老师: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有很多人都举起了手,为了给孩子们多一些空间展示自己,我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有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回答问题,但也有大胆设想的,如一个学生提出 2/9 ÷4, 2/9×4的意义各是什么?有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其中有一位学生说 2/9÷4还表示 2/9 的 1/4是多少?其余同学都未想,但他想出来了,我给予了及时地表扬。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但有时的提问或习题过深,学生思维阻碍,那么我们就得给点一点、拨一拨,这样启发了思维,拓宽了思路,维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我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其中一题是:小强跑步1600米,小建跑了小强的 7/8 ,小建跑步多少米?比小强少跑多少米?
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时,我问:这道题谁是单位“1”?根据什么判断?如何解答?用什么方法解答?(我先指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边想边解答)无形中给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这样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为了照顾好个别差生,我走到跟前给他(她)一拨:首先想到求什么?(比小强少跑?小建跑多少?)搞清楚这个问题根据以下方法去解答:
求小建比小强少跑 (需知小建跑多少?小强多少?)
(相比即差)
小建是小强的 7/8 1600米
小建等小强的 7/8
根据分数乘法意义得出1600× 7/8
后得出列式:
1600-1600× 7/8
小建跑步多少米?
比小强少跑多少米?
用以上“从问题入手寻求答案”的方法也拨给了学生,也让他们理解了方法,掌握了技巧,真是一举两得。当然,这只是我在教学中的粗浅认识,搞好数学教学是一个交法的工程,教师必须要做好导航的作用。
三、反馈信息调整,做好课堂动态的调控者。
课堂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的教学设想是一个静态过程。在教学过程随时会出现千变万化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在根据教案上课的过程中会忽略学生的学习感受,因此,我们就要收集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及时处理,有效地调整方案,让课堂的动态不至于失控,也不至于死寂,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信心。如我在教学倒数认识时的新授部分分成了三大块:
1.分析比较算式,得出倒数意义。
2.记忆意义讨论互为倒数应具备的条件。
3.寻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这三大块教学,由于这节内容较为简单,所以学生掌握的很快,课堂上很活泼,学生比劲头的兴趣很浓。于是我进行了拓展训练,要求寻找1、0、0.25、0.125的倒数,把范围扩展到很宽的范围去寻找,这样给学生了一针冷静剂,那么随即又活了起来,都能寻找出其倒数。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开拓的气氛,也对失控的局面做了一个调整。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学习者。我愿意走下讲坛,走进孩子们,与他们一起讨论学习、评析,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孩子们的朋友,倾听他(她)们的呼声,留心他们的心理动向,关爱他(她)们的健康成长,让一朵朵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渐发芽、开花、结果。
互动、激情、育创新人才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