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练习与测试错因的简剖与对策
高邮市周巷镇营南小学 朱家齐 翟大林
学生练习测试完,当听到别人的正确答案后,常常拍着自己的后脑勺:“啊,我错了,原来是这样的。”为什么呢?这里既有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更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正常发挥。这里仅就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予以简析。
一、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用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认识事物,或作出行动反映,即一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碍对新课题的具体分析,甚至产生错误的结论,――消极影响。
例1:老师问: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不假思索:“三个角。”老师又问:“长方形剪去一个角,真的还剩三个角吗?”学生“恍然大悟”,大声回答:“五个角”。其实这两种答案都不唯一,要视剪法而定。解决这类问题的理想方法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才能知道实际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
例2: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5小时,离甲地有多少千米?
此例在我班试验,正确率仅为15%,大多数学生列成:300-45×5
究其原因无非是受以前求“还剩多少米”的影响,而没有认真地审题。
例3: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是在离A地70千米处,相遇后两车继续反向行驶,两车到达AB后又沿原路各自往回开,第二次在离乙地10千米处相遇,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我跟学生交流这条题目的解法时,学生是一头雾水,认为此题既无各自的速度,又无行驶的时间,怎样求路程?就这两题要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我要学生作线段图来体验思考,然后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题思路。交流后的图示为:
例2:
从图上看,走多远,离多远,离甲地是5个45千米,即45×5
例3:
分析:甲乙共行完3个路程,甲乙行完一个路程,甲车就行一个70千米,甲乙行了3个路程,甲车就行3个70千米,即70×3=210(千米)
又因为甲行了1个路程带10千米,故一个路程有210-10=200(千米)
以上三例说明,学生解决新问题时总是受先前的“心理准备”影响,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一些“陷阱”让学生误入歧途,如果学生不错则好,如果错,则可针对具体情况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这样可造成强烈的对比,也可使学生以后在遇到似是而非的问题时,不能妄下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事情的成败有较大的关系,而影响正常心理又是多方面的,如健康影响,挫折影响等,这里仅分析知识内容深浅对学生的影响,即易则骄,难则馁。
1、知识内容较浅。当学生试卷内容较容易时,往往认为好做,从而产生麻痹的思想,被所谓易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认真答题目了,连1+10×1+10的口算题也算成121,3+5=15等,结果容易的试卷却得了低分。
2、知识内容较难。如果测试内容超过一定的限度,学生又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手忙脚乱,影响了正常成绩的发挥。加之一些学生又缺乏科学的答题方法,往往叮住难的啃,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头啃大了,费时费力,结果连容易的也做不好或没有时间做,只能交一份很糟的答卷。
这里要教育学生,容易的事情也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去做好,至于难的事情,既要有攻坚不畏难的勇气,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同时受自身能力、测试时间的限制,适当降低目标,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暂时放弃或坚决放弃难题,把容易的全部做好。千万不能被暂时的困难来左右自己的心理。
三、学习品质
实践证明:学习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作业和答卷成绩的优劣。一些智力一般的同学,由于学习品质较好,答卷时认认真真,有时也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成绩。而一些头脑反映较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较强的学生有时却得不到较好的成绩,这是他们自身学习品质方面的因素制约所造成的。
1、做题急躁
这些学生属于激动型,急功近利,希望通过短期突击就能成功。100分钟的试卷常常50分钟、40分钟、甚至于30分钟就做完了。往往把58看成85,把一年的天数算成一个季度的天数。
2、书写毛糙
从这些学生的卷面上看,字迹“龙飞凤舞”,圈圈画画,卷面很不整洁。有的把3写成5,把这题的答案写到那题的空子里,叫人怎么也看也看不清楚。
3、检查粗糙
试卷答完后,那么长时间无所事事,悠闲自得,即使检查了也是走马看花,根本就不像学习品质好的学生那样,先认真审题,后认真验算,嘴里还默默地说个不停。
做题急躁、书写毛糙、检查粗糙归结起来都有急躁的因素,老师要教给学生克服急躁情绪的方法。
1、以冷制急。一在做事前要耐心地做好周密准备,以便心情平静地工作;二是对不利情况冷静地分析,采取恰当的对策,改变和消除不利的情境。
2、预期目标。作题前确立合理的适度的预期时间,就不会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急躁起来。
3、自我放松。当急躁情绪产生时,得及时进行心理上的放松,暗示这件事急不得,着急会把事情办糟等。
当然这里也有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的因素,如果学习目的性明确,也不会这样马虎了。要教育学生把现在的学习和祖国的明天结合起来,把现在的学习和祖国的强盛结合起来,也要和个人前途结合起来。
总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成绩影响极大,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正常发挥。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受先天的影响极大,但是后天也能弥补先天,我们要努力培养和增强非智力因素,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增长,使每一个学生能发挥最大的潜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