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才能教好书”自古以来得到大家的认同。但是,有关教师读书情况的调查显示,当前不少教师很少读教科书以外的书,究其原因,我想有几方面:
生活条件变了,少了读书的心情:古时候的人爱读书,一方面是个人有追求的目标和远大理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生计,带有一点功利色彩,读书能光宗耀祖。由于生活条件差,买书也成为一种奢侈,只能借书看,“偷”书看,书就格外珍惜。倘若几个朋友围坐在一起,吟诗作画,读书写文,谈天说地,恐怕乃人生一大乐事。读的书多了,才成为先生,门下才有学子,读书的心情自然是最好不过了。如今的教师,生活条件好了,买很多的书仅仅作为一种家庭的点缀装饰,面对繁华的社会,面对灯红酒绿的世界,休闲的地方多了,朋友间的交流内容丰富了,读书的心情自然就少了。
追求的目标没了,少了读书的动力:读书人是有一点人生梦想,需要一点恒心的,有一个追求的目标,才会不断地努力。如今的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危机感不强,无论哪个地方,读书还没成为教师考核的项目。因此,大部分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就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缺少了奋斗的方向,得过且过,不读书,不反思,捧着两本教科书,靠经验过日子,缺少了读书的动力,很难说成为“经师”兼“人师”。
工作节奏快了,少了读书的精力:现代信息社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提高了。当一个老师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考核培训,要完成各种各样的达标工作、要应付来自各方面的检查评比工作。相对来说,教师的工作节奏变快了,很多老师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既要忙碌学校的事务,还要打理家庭事务,精力有限,加上自身要求不高,渐渐地,读书就少了。
因此,我认为:要改变教师不读书的现状,学校也要改变育人环境,制订相应的措施,要给教师不断洗脑、充电,构筑教师成长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让教师有一种读书思考的意识,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作为教师个人,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树立理想目标,多读书,教好书,踏着时代的节拍,和学生一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