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理想课堂,心中永远的梦

中午闲暇我又拿起了那本特级教师的教案,翻到江苏的特级教师徐斌的两节课,《一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脑海中回想着徐老师上课的样子,沉稳,儒雅,亲切,说实话那两节课我听的有点发困,还有点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特级教师的课?质朴的太没有光彩,说实话有点失望。课毕徐斌老师沉静的坐在主席台上,“可能今天的课有点让大家失望,但是这就是现在我对数学课的认识,今天给大家上了二节‘家常课’,希望我们一同来探讨。”

会后到了自由提问的时间,老师所提的全是有关教材上知识上争议的问题,看来大家和我都把他当成了知识上的专家,而不是教学方法的专家,事后我一直想找找有关他的资料,因为他的那份执著和坚持,一个在全国竞赛课获一等奖的教师是不可能讲不处遍地开花的课,为什么会这样呢?昨天看见了一篇关于他的访谈,让我对他,对数学课程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

文章题目是《理想课堂,心中永远的梦》文中徐斌老师十分清楚地描述了他教学中所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我是1987年师范毕业参加工作的。从刚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了对理想课堂的苦苦追寻……这个阶段我追求的理想课堂特征是‘精雕细琢、完美无缺’。因而,我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采用多种媒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设计周密’‘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等孜孜以求。”

第二阶段:“从1993年开始,我参加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改革实验工作。6年里,我参加了十多次教材培训与研究活动,有机会与教材编写组的专家一次又一次‘零距离’地接触。不断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我的认识水平,促使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标准……这个阶段,我追求的理想课堂是‘教学目标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游戏比赛为主’……因此,这一阶段我上的课都有点‘花’,甚至课堂秩序有点‘乱’。教学中更多重视外在的形式,数学思维的含量并不高。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开开心心,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轻松快乐,但我渐渐懂得――调动积极性并不是教学目标,理想的数学课堂应有更高的追求。”

第三阶段:“我现在理想中的课堂,是以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为背景的。我深入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和实验稿,开始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我认识到: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渐渐地,我开始明白,理想的课堂是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互动的课堂讲究对话和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徐斌老师曾提到了这样一句话:“理想的课堂是我心中永远的梦想。”

我一遍遍品读这段文字,为徐斌老师面对浮躁之风盛行的快餐社会仍然坚守理想,求真求实的精神感动,他在孜孜不倦的实践中,不断否定自我,为努力的去创造理想的课堂而探索,还课堂的本质,课堂不是功利性的为了迎合听课者的喜好,而是用自己的实践来展示自己的思考,其实我觉得这还需要很大的勇气,明知不会活色生香,可能还让人怀疑特级的含金量,但他依旧去尝试,是梦想给了他前进的动力。

再次翻阅徐斌老师的教学设计,感受他对理想课堂的设想“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我也回顾自己的教学,还有我对对课堂的理解,在认同中我在想如果课堂朴素的缺少了一种吸引的光彩,那对这个生活在多彩世界,每天感受新鲜和变化的孩子,是不是还缺少点什么呢?

感谢徐斌老师让我浮躁的心情沉静,又见云谈风清,云卷云舒,天然无雕饰的自然秀色,以问题开始的寻访,又以问题而结束:数学应该给孩子什么?我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不过答案一定有解,因为徐斌老师给了解题的钥匙:实践+思考+坚持。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 2003-2020 小学数学专业网 粤ICP备19142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