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听徐斌老师作报告

     63日,秀洲实验小学举行“构建理想课堂,实践生活教育”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有幸请到了全国著名青年数学特级教师、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徐斌副校长亲临指导,并作了一场生动精彩的报告。两个小时的报告,我一直沉浸在激动和兴奋之中,直至报告结束,我还意犹未尽。这样有独到见解、有独立思想、有吸引力的报告,我已经很久没听到了。

    我和徐斌老师虽然在去年年底的吉林新教育实验会议上见过面,但我对他并不了解,只是听人说他是一位很有才华、课上得很好的青年数学特级教师,既没有听过他的报告,也没有听过他的课,更没有看过他的文章和书。这次秀洲实验小学举办“构建理想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让我联系请一位专家作一场关于理想课堂的报告,我就把这一任务交给了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储昌楼秘书长,让他帮我物色人选。储昌楼老师给我推荐了徐斌老师,他说,他推荐的肯定是最好的,建议请徐斌老师来上课。开始我也想请徐斌老师上一节课,再作个报告。后来想想,又上课又作报告是不是太辛苦了?我就跟储昌楼老师说,上课就免了,就请徐斌老师作个报告好了。这次和徐斌老师的近距离亲密接触并听了他的报告后,我后悔没有请他上课。徐斌老师说,作报告不是他的擅长,他的“强项”是上课。他的报告让我耳目一新,听得如痴如醉,他的课一定更有活力,更有魅力。好在徐斌老师答应下次再来秀洲上课。

    秀洲实验小学的“构建理想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共分三个部分,上午先是课堂教学展示,由秀洲实验小学的7位教师分别上了两堂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和一堂体育课;然后是“我心中的理想课堂”论坛,由教研室教研员、秀洲实验小学教师和学生诉说向往的理想课堂;下午请徐斌老师作关于理想课堂的专题报告。整个活动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安排紧奏。

    徐斌老师早晨640分就从家里出发,我在苏嘉高速公路新塍出口处接他,我们一起到秀洲实验小学还未到8点。他说想不到苏州到嘉兴那么快,只需1个小时;我说是很近,今后还请他多来指导。到了秀洲实验小学,我们先来到三楼的校长室,坐下不久,徐斌老师就拿出新出版的《走近徐斌》(新生代名师课堂探索)送给我,并在书的扉页上写了“追寻教育理想,与张刘祥局长共免”,同时送给我的还有他们学校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丛书《迈向理想:快乐 有效 智慧》和《迈向理想:实践 反思 成长》。我也急忙将我去年出版的《且行且思――基础教育工作手记》送给他,请他指导。

    上午徐斌老师听了两堂数学课,又参与了“我心中的理想课堂”论坛。下午1230分,徐斌老师的报告在秀洲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正式开始。他一开始就说:我参加过很多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像今天这样的形式还是第一次,这样的形式很独特,也更有效,尤其是让学生描绘“心中的理想课堂”,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上午那位学生讲得实在太好了,应该成为我们理想课堂的追求目标。接着,徐斌老师说:我是一个追梦人,顺着上午的话题,我也来描绘一番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徐斌老师告诉我们:他参加工作他20年,一直追寻着理想的数学课堂,追寻着理想的课堂教学生活。他的追寻之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精雕细琢,完美无缺,以为一堂好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第二阶段:多层并进,快乐交流,追求的是:教学目标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游戏比赛为主。第三阶段:真实有效,互动生成,开始明白,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徐斌老师对“真实有效,互动生成”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

    真实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假,应该面对学生现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性;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烧中段”;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而不是人为编造、纸上谈兵,不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不是学习陈腐僵化的数学。

    互动的课堂讲究对话和共享,应该善于营造一钟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地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

    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教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听了徐斌老师以上关于“理想课堂”三个阶段的追寻,我对他的敬佩油然而生。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超越,用崭新的理念和鲜活的实践不断滋养着自己,使自己永远站在改革的最前沿。“真实有效,互动生成”,这就是理想课堂的新境界,他在用自己的课堂行动实践着,追寻着。

    徐斌老师认为,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接着,徐斌老师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听了让人深受启发,使人豁然开朗。课堂教学中的误区有:情境创设、调动积极性、“生活味”与“数学味”、小组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数学活动教学、“三无”现象、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等等。每一个问题,徐斌老师都用一些案例来进行分析,有理有据,入木三分,听了不得不让人产生共鸣,不得不佩服徐斌老师敏锐的眼光、踏实的作风和求真的精神。比如“三无”现象,徐斌老师说:现在的一些公开课上常常看到“无板书、无看书、无作业”的现象,令人担忧。徐斌老师认为,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板书、看书、作业,在课程改革后不仅不应该被淘汰,在某些时候还应该强化。对此,我与徐斌老师是“英雄所见略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也听了许多课,我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的许多教师上课,已没有板书,已不让学生看书,已不再布置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屏幕投映,看多媒体演示,无休止的活动游戏,长此下去,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与高质量就无从谈起。所以,我曾在多种场合、多次说过,对课堂中的一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的教师要引起思考,开展讨论,比如如何使用多媒体,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如何组织小组学习,如何发挥体态语言,如何运用赞美鼓掌,等等。听了徐斌老师的报告,我对一些原来把握不准的现象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两个小时的报告,又是中午后最疲劳的时候,可是我坐在前排没有一点疲劳的感觉,更没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报告会的秩序非常好,安静而活泼,时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赞叹声。报告结束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说明教师们都被徐斌老师精彩的报告深深地打动了,感动了,我也不例外。

    送走了徐斌老师,我回到家翻开他送我的书《走进徐斌》,看见封二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徐斌,1969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现任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特级教师,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选拔赛第一名,代表江苏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观摩课评比并获二等奖,2000年获全国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观摩课评比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小学数学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曾应邀为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年会上观摩课,在人民教育等20余家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2005年《中国教育报》推出了“徐斌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

    翻到“序”,我看到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盛大启先生写下了以下文字:

    徐斌老师是那样的执著。他上每一堂课都兢兢业业,他批改每一本作业都一丝不苟,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着爱,他做每一件工作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徐斌老师是那样的勤奋。他勤于学习,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数学理论。他参加工作时的学历是中师,在其后短短的四年时间里连续获得了大专和本科的学历。

    他勤于研究,善于思考。他积极投身到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去,用新的教育理念去观察、思索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2004年他撰写的《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剖析》,就是一篇很有分量的论文。

    他勤于笔耕,不断总结。他读书勤写笔记,记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他上课勤写教后感,记下自己的成功与教训,为自己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参加工作后仅两年时间,他就在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教学文章。他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篇。

    读了以上文字,我对徐斌老师的敬仰又深了一层。虽然我是第一次与徐斌老师交往,第一次听他的报告,第一次读他的文章,但他的随和、平易、真诚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我,感动了我,我们一见如故,已经成为朋友,那种心心相印的朋友。我期待着再次与徐斌老师相见,期待着徐斌老师能早日再来秀洲。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 2003-2020 小学数学专业网 粤ICP备19142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