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在谈到数学课程改革时曾说:“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虽然数学的表达方式是形式的,但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应该是作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是学术形态的数学,应该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在徐老师的课堂上,会经常感受到数学是简单、美丽、鲜活的,是富有情趣的。
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徐老师设计了一个找座位游戏,请学生根据老师发的座位卡片找座位。看哪些同学能正确、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孩子们兴趣盎然,教室里热闹极了。不一会儿,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是有3个学生拿着手里的卡片发呆,小脸涨得通红。
原来第一个孩子的纸条上只写着第3组第( )个,他知道应该坐在第3组,可不知道应该坐第几个。而第二个学生的座位号上写着第( )组第4个,他知道坐在第4个,可不知道应该是哪一组的。第三个学生更是疑惑:“我的座位号问题最大,上面就写了第( )组第( )个。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告诉我,我怎么知道坐在哪里呢?”
“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找到位置的,因为教室里空着3个座位。”同学们纷纷建议。3个孩子看看自己手里的卡片,仔细观察了一番,果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看到这里,徐老师小声说:“看来,要正确地找到座位,就应该写明白是第几组第几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曾深刻地揭示出:认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难发现,在游戏环节中,徐老师精心设计了3张与众不同的位置卡片,提供思维之“源”,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学生产生疑虑之际,教师适时予以启发。寥寥数语便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同时也感觉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有实际需要的。
还有一次,徐老师执教《鸡兔同笼》。“这样经典的课题二年级学生能听懂吗?”我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课始,老师先出示一幅情景图,告诉他们:“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数它们的腿共有14条,要问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开始学生都猜,一会儿说2只鸡、3只兔,一会儿说3只鸡2只兔。老师不忙着纠正他们的猜测,而是鼓励他们画一些简单的图来帮助思考。于是,学生在草稿本上忙开了。学生汇报时,教师就用电脑进行互动演示。有的学生先画1只鸡1只兔,再画1只鸡1只兔;有的先画2只鸡,再画2只兔,同样发现有3只鸡2只兔。
课堂上,还有的学生先全部画成鸡或先全部画成兔。最后一个学生说:“我没有急着画!先想1只鸡和1只兔共有6条腿,画两次,二六十二,还少两条腿就再画1只鸡。”“你看,孩子能在脑子里边想边画,真不简单呀!”听完学生的汇报,老师满意地笑了。
原来,那一幅幅粗糙却充满灵性的数学画,正是学生心灵深处创新的火花呀。复杂的“鸡兔同笼”被徐老师演绎得如此简单,难怪学生喜欢。听徐老师的课,你会发现他的数学课充满了童趣。他的课总是根据儿童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曾说过: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是形式化地摆在那儿的。好的教师不只是讲推理,更要讲道理,把印在书上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教育形态的数学,散发着数学的巨大魅力。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这才是美好的数学教育。
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徐老师设计了一个找座位游戏,请学生根据老师发的座位卡片找座位。看哪些同学能正确、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孩子们兴趣盎然,教室里热闹极了。不一会儿,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是有3个学生拿着手里的卡片发呆,小脸涨得通红。
原来第一个孩子的纸条上只写着第3组第( )个,他知道应该坐在第3组,可不知道应该坐第几个。而第二个学生的座位号上写着第( )组第4个,他知道坐在第4个,可不知道应该是哪一组的。第三个学生更是疑惑:“我的座位号问题最大,上面就写了第( )组第( )个。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告诉我,我怎么知道坐在哪里呢?”
“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找到位置的,因为教室里空着3个座位。”同学们纷纷建议。3个孩子看看自己手里的卡片,仔细观察了一番,果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看到这里,徐老师小声说:“看来,要正确地找到座位,就应该写明白是第几组第几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曾深刻地揭示出:认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难发现,在游戏环节中,徐老师精心设计了3张与众不同的位置卡片,提供思维之“源”,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学生产生疑虑之际,教师适时予以启发。寥寥数语便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同时也感觉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有实际需要的。
还有一次,徐老师执教《鸡兔同笼》。“这样经典的课题二年级学生能听懂吗?”我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课始,老师先出示一幅情景图,告诉他们:“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数它们的腿共有14条,要问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开始学生都猜,一会儿说2只鸡、3只兔,一会儿说3只鸡2只兔。老师不忙着纠正他们的猜测,而是鼓励他们画一些简单的图来帮助思考。于是,学生在草稿本上忙开了。学生汇报时,教师就用电脑进行互动演示。有的学生先画1只鸡1只兔,再画1只鸡1只兔;有的先画2只鸡,再画2只兔,同样发现有3只鸡2只兔。
课堂上,还有的学生先全部画成鸡或先全部画成兔。最后一个学生说:“我没有急着画!先想1只鸡和1只兔共有6条腿,画两次,二六十二,还少两条腿就再画1只鸡。”“你看,孩子能在脑子里边想边画,真不简单呀!”听完学生的汇报,老师满意地笑了。
原来,那一幅幅粗糙却充满灵性的数学画,正是学生心灵深处创新的火花呀。复杂的“鸡兔同笼”被徐老师演绎得如此简单,难怪学生喜欢。听徐老师的课,你会发现他的数学课充满了童趣。他的课总是根据儿童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曾说过: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是形式化地摆在那儿的。好的教师不只是讲推理,更要讲道理,把印在书上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教育形态的数学,散发着数学的巨大魅力。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这才是美好的数学教育。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