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吴正宪 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实验报告

 

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实验是一项涉及教材、教法、学法、考法及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的改革。此项实验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注重知识联系 重新组合教材

教材改革是这项整体性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我首先从教材改革入手,对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为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我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现行数学教材第九、十、十一、十二这四册书的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整合成六个知识体系(简称六条龙)。

1. 面积教学一条龙。

以长方形为基本图形,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拼摆、旋转、平移,推导出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转化”数学思想的应用,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和创造的愉悦。

2. 体积教学一条龙。

以长方体为基本形体,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和推导出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在观察、推导、转化中获得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的知识。

3. 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

按照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将加减法、乘除法用比较对照的方法学习,鼓励学生合理简算,准确中求速度,合理中求灵活。

4.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

为了揭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仍采用对照比较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乘、除对照讲,分、百同时学,减少了课时,提高了效率,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5. 数的整除一条龙。

“数的整除”是小学数学概念最集中的一单元,我坚持同时揭示一对对互相矛盾又相互依存的概念,在比较中区别异同,在对立中求得统一。

6. 正、反比例一条龙。

通过正、反比例知识的对照学习,同学们不仅揭示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而且沟通了与旧知识的联系,发散了思维,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思维训练

在重新组合教材的基础上,必然要涉及到相应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教法的弊端除了“注入式”这个明显的弱点外,还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成绩,轻发展”等倾向。传统教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我努力做到民主施教,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尊重、关爱、鼓励、宽容和理解,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参与,体验创造。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我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假设”“对应”“逆向”“转化”等思维训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习方法

传统的教学只重视教师“教”的过程,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了压抑,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力争使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上为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呈现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思维状态,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条件,使每位学生都有较强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对后继学习更有信心。为了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我采取了“自学法”“讨论法”“实验操作法”“图解法”“质疑释疑法”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之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四、改革考试方法,培养实际能力

教材、教法、学法的改革必然带来对考试方法的改革。我认为测试考查、教学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承认学生学习数学的个别差异,用正面的方法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考查,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于改革考试方法和评价方法,我坚持从三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在考查的内容上,从侧重知识扩充为能力(尤其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考查;二是在考试形式上,从单纯的笔试转变为笔试、口试、操作、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考查;三是对评价的手段进行了改革,课堂上适时适度地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满腔热情地鼓励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坚持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实验是一项全方位的改革实验,是一项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践。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我以学生主动学习、潜力开发和多方发展需求的满足为目标,使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得到统一,使学生既会学习,更会做人。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