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学的几点建议
原创 李明伟 分享式教学工作室
各位家长,同学们!在举国抗击冠状病毒之时,相信很多孩子即使守在家里,仍会坚持学习。学习并不是看看书,做做题这么简单,学习不能用“题量换能量”。当下正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好时机,自学能力是未来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又非一日之功,在之前的半个学期里,很多孩子也大致了解了一点自学的本领。让我们利用好这段时间,也来打响一场“抗击病毒,学会学习”的战“疫”,以彰显我中华少年之志气。
自学,即自主学习。
我们该如何自学呢?如何评估自学的效果?如何透过学习素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如何呈现思维过程?如何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呢?以一课为例,向你介绍自学的建议:(沪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章——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P3)
自学过程三步走
第一步,自学从读懂教材开始。
1.读懂主题图。具有数学阅读的基本能力,从整体到局部,从情境到文字,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对主题图的信息要能准确把握。此题文字信息是重点。具体读懂条件与问题。
问题解决:(综合思考法)
基本思考方法,从条件入手,“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千克”,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这是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已知条件是表面信息,信息背后隐藏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要有这种能力)【答案:还剩多少千克草料?】
“还剩的草料千克数和平均分给3匹小白马”,根据这两个条件继续思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解决问题时,连续用其中两个已知条件继续思考,条件背后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答案:每匹小白马吃多少千克草料?】
2.读懂解题方法。上面介绍的是不看教材的解题过程,直接从例题中思考的方法。当然也是可以从例题下面的解题过程和方法入手。思考: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能读懂吗?建议这里要对照例题的文字信息,能口述算式表达的意思。同时,能读懂线段图,读懂线段图的标准是:已知条件都是怎么表示的?问题在哪里表示?能用语言尝试说明。
3.读懂不同的方法。要能说清楚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特别是对话过程中,有重点提示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红色笔标记一下。【答案:小括号的作用——是因为实际问题中要先算减法】
4.自学时,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以上自学建议中,请用“?”标记不懂的地方,用波浪线标记重点数量信息,并用关键词标记有什么问题。
第二步,检视学习从会练习开始。
通常教材下面会有配套练习,而且多数是有所侧重。
1.先观察练习是否读懂。
能看懂练习与例题之间的关系,并且能看到练习的侧重点在哪里,这是基本的简单的练习?还是变式提高的练习?这是正常的认知习惯,需要孩子慢慢建立起来,不要盲目练习。至于面对练习内容很多时,也可以有选择练习,不一定面面俱到,而这个选择,恰恰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比如重复的题型,可以选择不做。
2.练习之后是否会检验。
反思是学习的重要部分,更是一个人必备的品格。做练习的目的不仅是巩固,更是有意识检视自己的问题,以积累错误经验为主要目的,在练习时,做正确不是唯一的目的。所以不要担心出错,也不要因此自责,因为错误可以让我们清楚认知上的偏差,这是人成长过程中,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让我们珍视自己练习中的错误。
3.检视自己最重要的方法——分享。
因为是自己学习,没有办法与别人讨论,又没办法讲给别人。不过,张嘴讲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学习方法。言为心声,讲出来,也是思维再现的过程,更是对已知内容的强化。这个环节很重要,一定要努力做到。孩子在家里任何时间,都可以讲给家人听。比如爸爸,妈妈在准备午餐时间,整理房间时间,休闲时间等。家长在倾听时,把注意力放在思考的过程,表达的层次上,不要过于计较结果的对错。充分肯定孩子的表达分享之后,再分析讨论一下,错误出在哪里呢?
第三步,分享自学从建立良好认知习惯开始。
如何做到自我分享?——录制讲题
通过录制,可以更规范理解所学习内容,特别是数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录制的过程中,能得以充分再现。一个人的数学素养有多高,从他的录音讲题中就可以看到。
如何录制?
准备:手机录像或录音(选择录音者简化参照本部分);小白板或A3纸;白板笔。
PS:直接将练习册或教材上的题作为脚本也很好。
PS:注意站位,在板书的一侧,面向视频,有些类似央视天气预报讲解员那样。让大家能看到你要讲的内容和讲解的过程。
PS:时间3-5分钟,最长不超过8分钟。
讲题基本过程:
第一,读题。介绍自己要解决问题的信息。明确问题。
第二,解题过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介绍算式的过程或是线段图的过程,必要时要说清楚道理。不要只读出算式及过程。
第三,必要手势与板书。讲题时,要借助手势,示意讲解的位置与内容,有时为了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可以同步板书。如果已经完整写好算式或图示,可以用标记的方式边讲解边标线等。
第四,欲追求完美,可在开始讲解时,先简要自我介绍一下。结束时鞠躬行礼表示谢意。例如:大家好,我是李××,今天我给大家讲解一道数学题。……最后,谢谢大家收看!
自学时遇到问题怎么办?——求助。
求助之前先自我反思,问题在哪里?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思考,反思阅读教材,一定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的认知习惯也是需要熟悉,理解的过程。通常一下就看懂的情况,反而不是正常的,个别学生除外。
百思不得其解时,怎么办?先不要去问爸爸妈妈。
先去“问“教材全解,直接查询问题所在,前提要先了解一下”全解“的编排体例结构,知道各部分内容重点是什么。
再去“问“百度,有很多问题,其实别人都遇到过,也会有好的经验,所以可以尝试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转化成”问题关键词“,在百度中搜索一下。(一个人的搜商也很重要哦)。
不得以的时候,再去“问“家长。尝试让家长给一些启示,而不是求家长给答案。切记不要直接给学生讲解题结果。如果不确定自己能启发孩子,请家长跟孩子尝试讨论一下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再真正的问题找到,也是一个更有价值的”学习“。
自学时的基本心理:
第一,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思考,一定可以学会,至少也能学会大部分。
第二,保持良好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也要适时激发孩子的兴趣,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的奖励。
第三,建立自我解决困难的系统。每个人做事情,都不可能一直顺利,懂得遇事有困难是人之常情,重点是遇到困难,要如何解决,如何求助。前面已经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当然每个孩子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
关于自主学习的时间,每天在数学学习上,3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