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实践与创新
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它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体现着改革与创新精神,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未来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与时俱进,摒弃旧的思想理论,不断学习实践,更新新的教学观,使我们的教学适应现代儿童的发展。下面谈谈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后一些实践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
二引导实践、总结规律、寓教育乐
“实践出真知”,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看一看,想一想,形成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经过大脑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地辩证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果教师不让学生动手实践,而是一味滔滔不绝地讲解分析,学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听得索然寡味。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学不得法,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扼杀学生的实践力,会抑制学生的聪明才智。因此,要多给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能一起合作探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通过个人的或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问题的答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重在于“导”,具体应体现在启发、点拨、设疑和解惑上。能让学生先说的尽可能让学生说,能让学生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激发。正如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候也运用公开教学中常用的一个片段:用纸遮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它的一个角,让学生判断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什么三角形。正当我暗自庆幸其效果,想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时,一个坚定的声音冒出来:“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我眉头一皱,但又马上舒展开,难到你还有什么“高见”?不妨再听听看。那位学生自信地说:“如果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话,那么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老师追问到:“为什么?”“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任何一个三角形不可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因而底角只能是锐角。现在它的顶角是锐角,所以可以确定它是锐角三角形。”于是一层一层往里剥,没想到咱们的学生有这样的分析与推理。
四提倡多思与首创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所以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 (2)5*5-1,出乎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6*4。上课的老师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气氛热烈活跃。接着老师适地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