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提斯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一个呆板、不懂幽默的人是很难受周围的人欢迎的。特别是一个不懂幽默的老师,也是很难受学生欢迎的。
浙江省特级教师虞大明上课语言幽默、风趣,寥寥几句看似随意的聊天,却由于教师的巧妙定位,一下子缩短了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通过绕口令导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述说俗世不俗之人,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师:看谁能一口气读上几句,这个句子就归谁了。我请几位同学上来。
引出课题:刷子李
绕口令 sú shì shù shuō sú shì sú zhī
“《俗世奇人》述说 俗世不俗之人。” (出示在大屏幕上)
1、虞老师自己先示范一遍,并许以谁绕得最多,将会得到大明老师送上的一份非常珍贵又神秘的礼物。
2、学生自己练习。(虞老师评价:大家练得热火朝天。)
3、请学生来试试。(学生比较胆小,举手的不多。这时虞老师就说:“我比较欣赏自信的孩子。)
4、虞老师说要求:绕口令首先要绕对,绕正确,然后再追求速度。今天我们比绕正确的遍数多,不求速度。学生的绕口令比拼。(结果是那个绕了10遍还没出错的女孩子获胜。)
5、至于虞老师许诺给学生的珍贵而神秘的礼物被告之一会下课的时候再给,增添了一份神秘。
细细聆听了虞大明老师的课,被他幽默机智的教学风格感染,被他高超的教学水平倾倒。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确让学习变成学生自觉、主动的需求,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带着兴趣学习,枯燥乏味的知识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被动的学习也会变成主动。虞老师正是抓住了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强烈的期待中进入了课堂,真正是“课未始,趣先行!” 虞老师深谙此道。在这个环节中,虞老师的语言非常幽默、经典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而且游戏内容的选择还与本节课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虞老师可谓是匠心独具啊亲切的调侃,消除学生紧张的心情;睿智的启发,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巧妙的引导,不着痕迹地铺垫课文;精当的点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虞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细节,并紧紧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又一次对话,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对话中升华,真爱在对话中流淌。
虞老师的课堂对话,如一杯清凉的茶,似一曲流动的歌,像一首灵动的诗,在课堂上缓缓流淌,清新怡人,沁人心脾。
看得出来虞老师的收获来自于积累――扎实的基本功。他的背后离不开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他的语言表达、他的教学机智、他的板书演示、他的表情身韵……都是他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和磨练,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只功。
从他的报告中了解他的收获来自于付出――加倍的努力。从他的身上又印证了那句俗语――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收获却永远需要努力。如果虞大明不注重积累平时的跬步,爱照镜子,热衷配乐朗读录音,积极录制自己的教学实录等,那么而今他又怎能走到那么远的千里之外呢?
收获来源于钻研――沉潜思考。机会和成功总是格外亲睐那些能善于思考、积极思考的人。虞大明老师根据自己上课、钻研的体会积极提炼撰写文章,积极思考,不断改进突破,在思考中,一个个想法成熟了,在思考中一堂课一次次完善着……
虞大明老师的报告告诉我,教师就必须经常地博览群书,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之流,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