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归一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
原定教案
一 情景导入
调查学生都喜欢哪些食品?让学生说说想买几件,共多少元?
二 解决问题
买一件物品,面对不同的价格,该怎么办?(照一种价格算)
1、让学生帮老师算算:老师听说4瓶牛奶16元,照这样计算,买5瓶共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待学生解答完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
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正确,并说明原因。
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着重让学生形成解答的方法,明白解答的过程,同时突破教学难点)
2、如果把上题改为28元可以买多少瓶?
让学生解答,解答后说说解题的思路。
3、对比上两题,说说两题的异同。(归纳解题方法,揭示课题)
三 实践练习
通过童话故事串联
1、 乐乐3分钟写了45个字,7分钟写多少
个字?(让学生明白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图画式应用题
3、表格式应用题
四 实践运用
去年,老师带领学生去春游,共21人,住在了7个房间里。照这样计算,如果老师带领我们班去春游,旅馆得至少准备多少个房间?(三一班共27人)
五 小结
课堂实录
一 情景导入(不变)
二 来了点问题。
当学生解答完例题后,汇报算法时,问题来了。答案共有四种:
1、 16÷4=4(元) 4×5=20(元)
2、 16÷4×5
3、 16×5÷4
4、 16÷4+4
当一下子遇到这种情况时,我有点着急了,这出乎我的预料了。我到底该怎么办?
我先让学生自己讨论,究竟哪一种正确?如果都正确,你知道他们各自的意义吗?
学生讨论时,我想了一会儿,有了两种方案:一是保底线,先让学生掌握前两种基本是方法,最后两种让学生课后讨论。
二是放开手脚,直接让学生讨论四种解法,并充分讨论各种解法的意义。
由于这是一节十分重要的公开课,为了谨慎期间,我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其余的步骤还是按原来的执行了。
只是最后多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第三四种方法的意义。
今天细细想来,觉得当时的决策是错误的。如果当时就让学生讨论四种方法的意义,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收获肯定比现在多,各个学生的思维都将得到发展,这将是一节符合新课标的公开课。如果说有缺点的话,那可能这节课的内容上不完。但那是一节非常重要的公开课,我不知道评课的老师对于这种课堂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了努力把学校交给我的任务完成,我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或许我的想法原先就错了。但就算错,我也认为我的想法是实在的。因为在有很多的时候,特别是你还是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时,这些所谓的“专家”的一字片言,对你的提前“出道”是多么的重要啊?
如果再让我上那节课
今天去市里听了一节课,内容仍然是归一应用题。听了他们的课,再想想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发现其中有一段差距。如果再让我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上:
一 从生活中提炼
让学生在休息日中收集关于买物品的信息。具体到单价、数量、总价。
二 教学例题
1、根据学生收集的信息,直接编归一应用题,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根据编的应用题,独立解答。
学生交流解题的过程。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将上题改为反归一的应用题。
让学生解答,后交流。
3、比较两题的异同。重点强调,第一步是相同的。“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三 练习
1、再根据学生的信息,有目的的编一道归一应用题,让学生解答。
解答完毕后让学生说说“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2、让学生提出问题。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由组长负责。组长根据成员收集的信息,自主编题,自主解答。
四 小结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中的收获,并质疑。
这样的设计,显然比我原先的设计,更开放、更能体现数学的生活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当然这就要求学生的整体素质要高,课堂纪律要好,教师的调控要到位。我想,我应该在这类课上多下点功夫,多多提高自己。毕竟这也是一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