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悦耳的下课铃声,我放下手中的批改笔,走出办公室舒活一下筋骨,欣赏一下校园里的花花草草以消除工作带来的疲劳。不介意间,那伫立在教学楼前两棵熟悉的身影闯进了视线。这两棵棕榈树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同年伴我走进这个校园,与我结伴同欢同乐,经历了十几个春秋。然而使我不解的是:怎么当年同样大小的两株树,栽植在同一个校园里,如今相差一米多高呢?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招呼几位同事一起探讨这个的问题。分析:在它们生长的环境中空气、湿度、光照等条件完全相同,施同样同等的肥,要么是根植的土壤有细微的差别,虽差别细微,但十几载日夜持续积累所带来的结果却很惊人,要么只能是它们当年虽是同样的个头,但所具备的成长禀赋有别所致。
这很自然地启发了我:两棵棕榈尚且如此,何况千差万别的学生乎!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成长历程: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文关怀、不同的成长历练、不同的社会感悟、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天资禀赋……正因如此之多的诸不同,才造就了世界的五彩斑斓,生活的丰富多彩 ,社会的和谐进步所需的各行各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生活中,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也充满着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有所谓“长远眼光”的家长很快将压力转嫁到孩子的教育上来,家长关注孩子教育本无可厚非,然可悲的是他们只关注“分数”且是“高分”。镜头再聚焦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在高考、初考、小考的指挥棒下,在升学的独木桥上,怎样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向家庭、社会、教育主管部门交上满意的答卷?为取高分,为所有学生都能取得高分而魂牵梦绕、呕心沥血、各显神通――“题海战”、“持久战”…在此“奋斗”的历程中苦的仅是老师?还有懵懂的、本该自由的孩子!
是啊!所有的学生正如伴我一起走进校园的棕榈。我们怎能一味的要求他们不和谐的统一?这违背了大自然的法则。
写罢此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能做些什么?除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微薄之力!
还有――呼吁!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