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炊“炊”出来的数学
――例谈《认识元、角、分》的教学
秭归县长海希望小学 谭支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下面就是我由一次野炊引发的思考。
在活动之前,我引导学生作了模拟买卖活动,以学校小卖部作为基地,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活动目的很明确:我们即将举行一次野炊活动,需要一些什么用品。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共50元。利用生活经验,根据各自的喜好开出菜单,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合理,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看谁用有限的钱买的东西最合理。计算各种物品的价格,估计总价不能超过50元,还要懂得货比三家,在买卖时注意要讨价还价等等。
其二是做实地采购。每个小组回来后汇报结果。下面以杯子和筷子为例:总共5个组,一个组单买一次性的筷子, 2角钱一双,一次性的杯子,每个1角钱;第二组一次性筷子一捆10双1元钱,一次性的杯子50个7元钱,除了要用的外其余的丢弃了;其余的3个组由组长商议后统一购买,统一分配。其结果的优劣不言自喻。这只是采购中的一点花絮而已。学生通过活动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动手,动脑,体验乐趣,感受快乐,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实惠。那可是人人欢喜的事情!当然其它物品的采购就更是花样百出了,更有甚者,有一个组深入农家,要么到了自家园田,要么到亲戚家,要么就是利用了嘴乖的优势,硬是一分钱未花,而事情办的忒漂亮!
到了野炊正式拉开序幕,那情景就不用赘述了。
回来后适逢教学《认识元、角、分》,这一节内容的 教学可以说实在是水到渠成。通过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买东西这一活动,学生不但会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的积极性。而且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熟悉的现实情境能唤醒了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又能激活他们的已有知识,从中选取了最佳方案。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自然而然地用生活经验解决了数学问题。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的考虑,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学生具有良好数学意识的体现。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情景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存在着好奇心理,都想亲自去试一试,教师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引导学生去做、去想、去讨论,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我就是这样教学《认识元、角、分》的,这样实在好!
200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