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优质课竞赛后的思考
秭归县长海希望小学邓正虎
我们的许多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不知从何下手,主要原因是平时的教学与实际生活问题相脱节,教学中缺少引导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数学的、理性的思考,导致学生不习惯和不善于主动提出现实的数学问题,也不会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造成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状况。对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做中学,真正实现“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教学。不久前,笔者最近参加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对“比例尺”教学作了如下尝试。
片段一:激疑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秭归县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乡,秭归山美、水美、茅坪小学的同学们更美。我们屈乡儿女无不感到骄傲自豪。阳春三月,正是饱览湖光山色的好季节,现在老师带你们领略秭归的风光。大家愿意吗?(愿意)出示秭归地图,你们看,我们秭归那么大的版土怎么能搬到我们的课堂里来呢?
生:按比例缩小了绘制在图纸上。
师:是啊,(电脑演示)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秭归。(学生看得十分入神)找一找我们现在的位置茅坪镇。
师:是啊,我们的绘图师是怎样把这么大的土地容纳在这一张小小的图纸上的呢?
生:绘图师是把它缩小后,再画在纸上的。
师:这个缩小的比例我们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比例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比例尺的秘密吧!
片段二 :探究意义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真体会,(播放课件) 大家看了视频,请结合教材48页上面的内容说说什么是比例尺。
生1: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生2(抢着说):应该叫这幅图的比例尺。因为每一幅的比例尺是不同的。
师:你们说他说的有道理吗?(学生都连连点头)好,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比例尺它不是一把真的尺子,而是一个比。它的前项表示图上距离,它的后项表示实际距离。
分别出示二幅有数值比例尺的地图。(1:530000 2:1)
师:观察这些比例尺,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1:530000是比例尺
生2:比例尺的前项是1。有的后项是1。
师:从这个关系式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
生1:我知道图上距离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