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教育在国际化进程的背景下,终于可以烙上了素质教育的烙印,但在这教育背景下,我们的神圣的教师,需要背负多少沉重的责任啊,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更需要品德教育,人文教育,那么试问,是不是所有的人文精神都应该在教育中得到体现,提升,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每时没刻在人文的基础上完成学业的教学,不是的,如今,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是一块重头戏,教育部门这么要求,社会舆论这样引导,有的甚至教师也这么看待,中国教育的悲哀在于德育的滞后,这点固然没错,但是是不是只有教师才是唯一的真正的德育的落实者,实施者呢,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否定,但在于我们实际操作中,又有多少朋友是那么英明的分清敌我呢?
在此,我要讲教师的工作应该反朴归真,教师首先是教书,这与时下的教师定位是丝毫没有矛盾的,教师是特殊的技术人员,属于服务业,技术人员首先要完成的是他的业务,教书育人,这句话,从古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教师,而今换了个名字叫做三维目标,这个与教书育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维目标的第一第二就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第三是情感态度,想而易见,第一第二就是先前的教书,第三是育人,教师的使命首先是完成学业,课业的教学,做一个真正的教书匠,那我觉得你已经是个高级技工了.学校的教育使命基本完成了.
而我们现在,要求教师重视德育,甚至于牺牲智育,美育,这种做法,难道真的是教育教师的使命使然吗,未必吧.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总是会主动,被动的这样去做,从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延续着一些我们明明看到的不足.
像现在我们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教师需要考心理健康资格认证,还有一些地方事实新课程老师资格认证,很多很多,这个固然好,也是我们教育发展的必须,但我觉得,我们虽然组织了大量的素质化进修,教师的素养与时代教育更贴近了,但具体实施在那里,需要我们教师承担的到底是哪一块?这个问题比较模糊.
当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时,听到最多的是你们学校怎么教的,对于马家爵事件,我至今记忆犹心,一直追溯到他的小学初中教育,这个固然对,那么难道这真的是学校的错,老师的错吗?我们在做这样的评论的同时,其实已经在给下一代做了一个榜样,正是我们自己把我们对于教育的责任推卸于他方.
所以说,德育的实施,国民素质的健全,不能依赖学校,不要再过分的扩大学校的职能,我们只是教书匠,当然,学校需要德育吗,很需要,但他的出发点应该是服务教学,完善教学的功能,而不是说是教育的一个重头戏.
那么,在这里,德育到底靠谁,这个问题,也应该解决了,德育,在于我们每个人,在于我们的言传身教,家长应首当其冲,其次,是学校,而根本在于我们给下一代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环境,学校的德育,应该只是在于儿童社会化的一个补充,而不是完整塑造.
我想能够理解教书匠的人,也就是拯救下一代的人!毕竟这个社会教育家太少,通才太少了.
肉眼看教育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