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动起来,更精彩!

 

                  动起来,更精彩!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

                 浙江省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    周小辉

 

教学设想: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一种新的传道授业方式正逐步为我们所接受,这就是数学活动。数学学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对知识进行建构,并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数学活动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让学生“动”起来,通过眼、耳、口、手、脑的多渠道的接受,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上下》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准备安排对一对、摆一摆、找一找、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全方位的动起来,用一系列的活动来贯穿学习的始终,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在互动、交流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教学实录:

一、对一对

1、师生互动,一起配合动作进行对口令

师:我说长

生:我说短

师:我说高

生:我说矮

师:我说上

生:我说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

二、摆一摆

1、为什么文具盒书本摆得那么整齐,你能说说是怎么放的吗?生:文具盒放在书的上面,书的上面是文具盒。

2、游戏活动:我说你摆,老师说口令把什么放在什么的哪里,请你做相应的动作,要求其他同学用手势来判断正误。

3、学生同桌互相模仿做这个游戏,要求说的清楚完整,摆的又对又快。活动结束后,互相评价同桌小朋友的表现。

4、再加了一盒水彩笔,四人小组进行活动,轮流说,轮流摆,轮流评价。

三、找一找

1、学了上下以后,你能找一找我们周围有哪些有上下关系的事物吗?

生:地的上面有人

生:天花板的下面有灯

生:老师的鼻梁上面有眼镜……(大笑)

四、做一做

1、拍手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拍好我们一起坐坐好。

五、猜一猜

1、爷爷住在一楼,小淘气住在三楼,小精灵住在四楼,阿姨住在五楼,话外音:我住在小精灵的下面,爷爷的上面,猜猜我是谁。

2、  模仿刚才的话外音,让同桌小朋友猜一猜。

教学反思:

一、通过活动能呈现知识的原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念是一种静态的、片面、机械的。仅仅把数学当作“思维训练的体操”,这样往往早成学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我们要把这些抽象的、冰冷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具体可操作的、富有生命力的知识。本节课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避免那种空对空的教学,将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模型。如我从学生的书本、文具的摆放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找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审视周围的世界,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数学活动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知识的原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也能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

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低年级学生往往生性好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玩”,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数学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活动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本节课我将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数学活动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提炼出数学知识,再将这个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灵活地运用,通过动手摆放、在周围找有关上下的东西、猜一猜,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知识的应用意识。难怪有人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之目的。”学生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获得的东西不是别人硬塞的,而是自己的,这才真正称得上是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动手操作活动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法宝。

三、在活动中激发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讲授式的课堂环境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孤立体,最多也只有学生和老师之间对话交流,有了数学活动这个载体,仿佛就有了情感的传输纽带,也就推动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不仅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者,更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强大潜能的学习主体。新课标也指出学生应该学会与人交流合作,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本节课我建立了四人小组,四人小组在合作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培养了言语表达能力,养成了细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在活动取得成功时,那些单独完不成任务的,平时很少能获得成功的同学也享受到了成功带给他的愉悦,这种成功的体验往往能给浅能生一种上进的动力。合作活动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各尽其能,分工合作,有的说,有的做,有的观察,有的评价,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活动中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顺应了时代的需要,课改的步伐。相信,有了数学活动的课堂会成为伸展儿童生命灵性的根基。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