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不要给学生的思维戴上“紧箍咒”


           观音菩萨为了引导孙悟空得道成仙,给他戴上了紧箍咒。确实,有了“紧箍咒”以后,孙悟空也没有那么桀骜不驯了,对唐僧也顺从多了。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学生能学好知识,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的思维戴上了无形的“紧箍咒”,把学生想象的空间画了一道看不见的圈。这样,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这对孩子的将来有很大的害处。这些孩子长大后,说话做事都畏畏缩缩,不敢大胆去干、去想。这样,我们这个民族将是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想的去想,去说,于是不断提醒,不断暗示。结果学生却迟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而教师却抱怨自己教的学生个个笨。学生没能回答上问题,也会很自卑,进而影响到他对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学得很累,教师也教得很累。
    应该说,回答一个问题或解答一道题,它的结果是否正确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方法,悟出了什么道理,他们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教师是一个个体,而全体学生是一个群体。教师的思维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个别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教师只有留给学生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才能发展起来。学生说的时候,即使没有说对,他这种大胆参与的精神也是值得鼓励的。如果因为学生没有回答好问题,而完全否定他,那样会伤害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失去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因为你的善意而给学生的思维戴上“紧箍咒”。我们应该创设适当的情景,然后“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谈。”(陶行知语)学生的头脑中才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才能有阳光、空气、水份,它才能生长,教育才能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