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推的迁移能力
3、让学生在有形的问题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并能利用口诀解决计算问题。
4、学生在熟记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课题
南海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昨天进行了口算达标比赛,今天老师把部分题目也带到我们班级来了:
37+8 5×4 6×2
45-8 4×4 4×3
6+45 6×3 2×4
45-5 6×6 1×1
7+89 3×3 2×3
9+80 2×4 6×2
70-7 1×6 2×2
1、师:上面一共有几道题?(21道)你怎么算得这么快,介绍一下经验?
生:“三七二十一”嘛。
师:你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
生:每排有7道口算题,有3排,就是3个7相加等于21,就是“三七二十一”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好聪明呀,他会根据我们以前编口诀的方法能编“7的乘法口诀”了。
2、除了这一句,7的乘法口诀还有吗?(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再创造一次“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二、 观察 猜想 验证
师:猜想一下7的口诀有几句?(7句)为什么这么猜?
生1:因为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6的口诀有6句,所以我猜7的口诀有7句。
生2:因为口诀的前半部分都是小数的因数带头,一直到两个因数相同为止,因此到“七七“为止就行了,总共7句。
板书: 一七( ) 四七( )
二七( ) 五七( )
三七( ) 六七( )
七七( )
1、师:在上面的口算题中除了“三七二十一”,还有没有其他7的乘法口诀存在?请仔细观察。(学生沉思,找不到)
师:(提醒)有吗?哇,李老师找到了一句。
生1:我找到了,我也找到了一句:二七十四
师:在哪里呢?
生1:前面2排算式一共有14道,可以用“二七十四”。
生2:后面2排乘法算式一共有14道,也可以用“二七十四”。
生3:这上面的任意2排口算都可以用“二七十四”。
师:大家好厉害呀,就一句简单的“二七十四”能找到这么多应用的地方。(板书:二七十四)
生4:老师我还找到了“一七得七”,这里的任意一排算式都可以用“一七得七”(板书:一七得七)
生5:老师,我还找到了“六七四十二”。
师:(老师迟疑了一下)你能解释一下在哪里吗,老师也没发现?
生5:每一道算式都有2个数,那竖看,每排有7个数,共有6排,所以6个7,就是“六七四十二”。
师:谢谢你,我明白了,你真是棒极了!大家明白了吗?谁能再来说一遍?(回答略)
师:知道这里的“42”指的是什么意思“
生:指的是这些算式里一共有42个数。(板书:六七四十二)
2、创造并验证口诀
师:剩下的还有3句(指着“四七( )、五七( )、 七七( )”)积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1:我知道“四七二十八”
生2:我还知道“五七三十五”和“七七四十九”(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完整口诀)
师:“四七”为什么是“二十八”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1:因为“三七二十一”,“四七”就是再加一个“七”,21+7=28,所以“四七二十八”。
师:说得很有道理,我看大家都想说,可是老师又不可能请每个人都说,要不把你最喜欢的那句口诀写下来,并把你证明的过程也写下来。
(学生证明)
3、展示学生用摆学具、画图画等各种方式证明的劳动成果。
4、记口诀
师:让我们一起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吧!(齐读口诀)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口诀记一记。(学生记口诀)
师:在记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口诀最难记?
生1:是“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
师: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2:忘记了口诀,记得前一句口诀就行了,只要加上7就行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忘记了“四七二十八”,记住了“二七十四”,2个“二七”就是“二十八”。
……
师:重新用你认为容易的方法记一记。(学生再次记口诀)
三、 口诀应用,体验成功。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太麻烦了,不记行吗?
生:不行的。
师:那口诀有什么用呢?
生1:能帮我们更快地算乘法口算。
生2: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数人数的都要用到的。
……
1、看算式说口诀
师:好,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小朋友口诀记得怎么样了。(教师出示一道算式,学生说一句口诀)
7×2 1×7 7×7 6×7 5×7 2×7 7×4 7×3
生:(师出示了 7×0,学生迟疑了一下)零七得零
师:七的口诀里有吗?(没)你们怎么知道的,谁来证明一下?
生1:7×0表示7个0相加,那就是“0”嘛。
生2:还表示0个7,就是一个7也没有,就是“0”。
师:回答得精彩极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又创造了一句新的口诀。
2、应用举例
师:刚才大家说口诀在生活中也要用到,有吗?
生1:有的。比如说我们上体育课排队的时候,每排几排,有几排,就可以算出我们全班的人数。
生2:上一回我妈妈买了11斤橘子,7角一斤,就可以用11×7进行计算。
师:11×7?,是多少呢,我们还没学,这可有点难。
生3:老师我会算,先算10个7是70,再加上1个7就是77。
师:(鼓掌)给她点掌声,这可是4年级的知识,她也会,聪明极了。
生4: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算法,“五七三十五”加上“六七四十二”就是“77”。
师:(指着板书)哦,35+42=77,我怎么没想到呢,真是不简单!
生5:老师,还有“四七二十八”加上“七七四十九”也是“77”
师:我们二(2)班小朋友真是了不起!
生6:老师,我在后面板报上的古诗中也发现了口诀。
师:在哪里呢?
生6:这首古诗有4句,一句有7个字,四句一共有28个字,“四七二十八”嘛。
……
3、延伸拓展
师:老师也想把上面的这些口算题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做,老师一共要出几道题?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1:21×27
师:能解释一下什么意思吗?
生1:每人要做21道,我们班有27人,就是27个21
师:那二(1)班李老师要出几道呢?也能用算式表示吗?
生2:21×28
师:哪班要出的题多?
生3:那当然是一班了,他们的人多嘛。
师:你知道要多出几题吗?
生1:那简单,多了1个人,就是多21题。
生2:28个21比27个21多了1个21,就是21题。
师:虽然我们不会算21×28和21×27,但我们却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21×28-21×27,更是厉害!
四、 课堂小结
师:在乘法口诀的家族中有一句很了不起的口诀,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三七二十一”,它不但作为一句口诀,还被引申当作一句俗语,意思是抛开复杂的来龙去脉、是非纠葛,只管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个有关“三七二十一”的笑话。
出示:
小民考试回来对爸爸说:”今天,我们考试了。”爸爸说:“你有没有不会做的题?”小民说:“有一个题是3乘以7等于多少?我忘记了。”爸爸说:“那你填的多少呢?”小民说:“管它三七二十一,我填了个二十八。”
师:看了这个笑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
师:的确,口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把7的口诀给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