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众人甚爱牡丹,而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两年过去了“经验”的字样似乎总跟我捉迷藏,我寻不着它,只好承袭古人道“众人甚爱某某方法教学,而吾独爱‘杂’法教学。下面浅谈一下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    以情育人、培养美德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一个情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讲的是教师的奉献精神,其中也蕴着一个情字。现在的孩子由于从小骄横、任性,加上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使他们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加上一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学习只是应付了事,甚少有学生刻苦专研。对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群体,以情真、意真、情实、意实的“父母心”“朋友心”去关心爱护他们,以自身的优秀品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去影响去带动他们,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品质,从小就有竞争意识。教师以真情对待学生,学生定能以真情敬重教师,师生之间便能以情相待,那么一种平等、互爱、互敬、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就顺时而生。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情育人、养成美德对学生的一生至关重要,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对优等生进行挫折训练,以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竞争需求。

二、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一种动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学习是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积极思考,下面浅谈一下笔者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几点做法:

(一)、新授课通过设疑激发兴趣

从主体入手,抓住要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笔者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理清题意,然后让学生随意出一数,教师很快判断出该数能否被2、5、3整除,让学生感到一种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此时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即可事半功倍。

(二)、练习课通过习题的层次性、激发求知欲

练习课是由教师提出要求、出示内容,让学生独立或半独立完成,教师作个别辅导、最后检查、作出评价。因而练习课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出科学的阶梯式习题,使学生逐步得到提高。

(三)、复习课转变观念、激发求知欲

复习课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该单元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整理。笔者认为复习课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要胸有成竹,这样便于学生的联想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能力都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多层竞赛,激发求知欲

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必将导致学习的失误,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就是由于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的落差和与优等生程度等级的差距,使他们感到自惭形秽,继而丧失对学习数学的信心,产生心里障碍。因此,要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首要的便是要激发他们数学兴趣的产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成功可使学生产生坚定自己能力的胜任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最强烈的未来期望,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信心。这是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最基本条件。

竞赛就是使学生获取成功经验的良好手段。笔者认为同样的竞赛要求,不同的评优标准,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取成功的经验,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在他们取得成功后及时予以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使他们从根本意义上去接受数学有一种自信心。

笔者认为通过自己两年的实践从而得出一些浅薄的见解:“杂”法教学其实是一种“形散神不散教学”法,通过这种杂法教学使学生得到多方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思维敏捷,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他们的一生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