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5页出现这样一道思考题(见上图)
这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对于刚进入小学仅半期的年仅6岁的小孩子来讲是第一次接触!
下面是我的教学片断:
我先想探一下孩子们的底!
师:你认为手里有多少颗珠子?
生1:3个!
师:向大家说说你的理由。
生1:他的手只能握下3个这样大的珠子。
师:赞同这位小朋友观点的请举手!
齐刷刷的小手林立,87人!
我接着问剩下的唯一一个有独立见解的小孩。
师:你认为手里有多少颗珠子?
生2:4个黄色的!
师:向大家说说你的理由。
生2:乱猜的!
小孩子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题目,出现如此回答,我早有预料!
我没给这两个答案任何评判。
师:谁猜对了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喊一下这些珠子的名字,女生见红珠子就喊“红!”,男生见黄珠子就喊“黄!”
“黄!红!黄!黄!红!黄!黄!黄!红!黄!黄!黄!黄!红!黄!黄!黄!黄!黄!红!……”
孩子们就这样很整齐的喊了起来!
我想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去感悟、去意会!
孩子们从最开头的怯生生的喊发展到后来的放肆地喊,我发现孩子们喊出了感觉!
我激动地立即火上浇油:“接着往下大声喊!”、“再大声点,往后喊!”
孩子们激情澎湃,连开小差的也加入了“喊”的行列,有的跺脚,有的捶桌,居然喊出了图上没展现的珠子!
这时教师什么都不用讲了,任何一句话都是多余,88个学生100%懂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师范附属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