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

李兆勇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因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失常,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创设轻松、自然、温馨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就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知识吸收率就高。从长远看,就会获得老师和同学的青睐和接纳。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主动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由于少年儿童所有的年龄点,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怀着求真知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可见,采用能吸引注意力的材料,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之一。如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出示“三角形的车轮”“正方形的车轮”和“圆形的车轮”。然后问学生“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圆的特征的兴趣。这样,新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怀着好奇心的同时不知不觉的被他们所接受了。
       
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到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发展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首先,确保每个学生透过教学获得成功感,享受成功的快乐。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也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是的那种满意的心情。让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合理负担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完成老师留的作业。用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很少。教师应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再运用到生活中去,服务于社会生活。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我让学生回家利用假日时间家庭、社会去作调查,看看哪些物体是用米作单位,哪些物体是用厘米作单位,并分析原因,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天,就把调查结果交上来。从这次调查来看,他们非常喜欢老师将他们看作社会的一员,去关心、研究社会现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如我教的一位学生李某,他上课多动且做作业动作慢,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谈话,明确规定上数学课所有行为的标准,以及作业应达到的某个程度,都作了简要说明,并每天检查一次执行情况,给予相应的强化。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多动和慢得到了明显的矫治,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在传道授业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的现代文明人。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