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浅谈“六进课堂”的好处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学论的重要变革之一就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辨证统一。教会学生学习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如何让广大的小学生从那种“苦学”、“厌学”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觉得优化课堂教学,能使学生更加迅速地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提倡教育改革,做到“六进课堂”。
在“六进课堂”里,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以下几点:
一、 微笑进课堂、师生合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是一种给人以感情的教学情境。古人曰“和易以思”,融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求教师保持良好的心境,作到态度和蔼、教态亲切、情绪饱满。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表示肯定的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感觉。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面孔,凶狠的目光,责备的声调,会使学生,尤其是差生望而生畏,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恐惧。所以说,整个课堂应该形成这样

一种气氛,发言权不为少数人所垄断,差生也有发言的机会,既不死气
沉沉,又不咄咄逼人;有发言、有问答、有讨论、有发现、有惊奇;学生热情横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的状态之中。在这种气氛里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愉悦状态,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二、 尊重、民主、宽容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创设既有趣生动又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注意随时运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有意注意。如: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一个学生发言,另一个学生立即作补充,教师马上表扬这位同学会听课,听得认真仔细。以后补充发言的同学就越来越多。学生在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不要喝斥,要尊重学生,要多用鼓励的语言,使学生保持探寻意向,最终把每个人的发现转化成共同的财富。这样,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畅所欲言,才能使教学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神态都是一种激励手段。通过这种激励手段,逐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通过探究,扩大学生数学视野。
儿童的思维特征大多数是问题性的,产生于对问题积极探索的需要。在探究阶段,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是有效的方法。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首先通过实物图形演示什么是长方体,让学生清楚地建立起长方体的概念。然后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如下问题:自己动手摆一个长方体,看着自己摆的长方体,说出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征?问题的出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马上进入了探究,各自动手摆图形,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探索。这时他们一会儿摸一摸长方体,一会儿皱眉思索,学生感到很有兴趣,许多同学马上举手,想说出他们的想法,学习有困难的也能找出一种方法。通过探究,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理解得很深刻,记得也牢固。
因此,我觉得,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平等、相互竞争、刻苦学习的氛围,才能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实施素质教育。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