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想与反思

注重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想与反思

柳市三小    黄笑笑

教学设想:

 “两位数加一位数”是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前面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既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又对学习这节课起到有效的学法渗透和迁移,本节课的教材重难点是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探究计算方法,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交流能力。

教具准备:CAI课件、实物

投影仪、小棒、二折卡片。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100根小棒。

课桌摆放:品字形。

1、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景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习、研究的材料;探究阶段,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巩固发展阶段,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在方框里填数,加深了对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在填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

2、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两位数加一位数”一课,从情景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从“自己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再“进行分类”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3、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达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要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既使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教学实录: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呀动物王国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大象老师要出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来考考小动物们,看看哪个小动物最聪明,算对的最多。(课件出示动物王国图,并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师:谁愿意帮大象老师出考题呀?

(学生兴趣很高,都想当老师)

1:23+4等于几?

(师板书学生汇报的算式)

2:23+4=27

师:谁再来出题?

3:74+5等于几?

 “79”(学生忍不住叫了出来)

师:小动物们可真了不起,一个都没被考住,大象老师,出难一点的吧!

4:26+4等于几?

(有的学生被难住了,小脑袋在认真思考,会的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忍不住叫出“30”)

5:36+9等于几?

6:36+9=45

师:前两题一个小动物出没能考住,后两题怎么有的小动物被考住了呢?

(有的学生笑容满面,很是得意,有的学生忍不住埋怨:“后两题没学过呀!”)

师:那你们给这些题分分类吧!

生:分两类,23+4=27和74+5=79分为一类,26+4=30和36+9分为一类。

师板书:23+4=27      26+4=30

        74+5=79      36+9=45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啊?

生:左边两题我们学过了,右边两题我们没学过。

师:36+9我们没学过,刚才有的同学说等于45,那到底对不对呢?你们又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师停顿半分钟,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二、探究算法

1)自主摆小棒

师:请小组长拿出信封中的小棒,摆成两堆,一堆36根(10根一捆),另一堆9根。同学们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并把你对36+9的计算方法告诉组内的同学们,还可以听听其他同学们的意见。(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

2)展示摆法

师:谁愿意在投影仪上边摆边说你的方法?

学生出现以下这些方法:

①先从9根里拿出4根与36根小棒凑成40根,40根再加上5根是45根;

②先从36根里拿来1根与9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再加上35根是45根;

③先从36根里拿出6根和9根合起来是15根,15根再加30根是45根;

④先把36根里拿出6根和9根合起来是15根,30根加10根是40根,40根再加5根是45根;

⑤把36根分成31根和5根,9根加31根是40根,40根再加5根是45根。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些摆法都使我们一眼看出是45根小棒。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听一听谁最棒!

3)整理算法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怎样算36加9?谁大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给合学生的计算方法,并完成对应的协板书。

师:计算36+9,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可真了不起!你喜欢哪个方法?小组同学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4)算法总结

师: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像36+9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该怎样计算?

集体反思,教师结合板书,指出:像36+9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有的是先把第一个加数凑成整+数,有的是先把第二个加数凑成整+数,有的先把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

三、巩固发展

1、尝试 8+53=

2、两折卡片出示

   8+4       3+7       9+4

   68+4      43+7      9+54

3、你想摘取哪个智慧星?CCAI出示:回答正确,得数出现,智慧

星伴随音乐闪烁。

4、口里可以填几?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45+       7+2               45+        7+2 

①小组讨论,并找出规律

②反锁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课后体会:

反思整节课,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下列几点感触更深:

1、给学生自主,学生的创造力将不可限量。

苏联教育家苏霞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的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需要特别强烈。”上了这一课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36+9到底得几,学生想出了这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2、自主探究活动,给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主动探究活动的空间更大了。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要转变。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活动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参与探索者身份出现,与孩子们一起研究,师生之间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伙伴关系。

3、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36+9,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费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