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按照得数是9的减法排成一排,得数是8的减法排成一排,得数是6,5,4,3,2的排一排;这种排法的学生已经对20以内的减法很熟练,并且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在经历排列活动的过程中,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方法二:学生是按照两两对应的算式来排列的,如11-9=2和11-2=9这两个算式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学生自制成了被减数是11的减法两两对应的排成一排,被减数是12,13,14,15,16,17,18的减法两两对应排成一排。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通过观察发现得出此表,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方法三:在排列的样式上,学生进行了大胆改革,不再是楼梯式的一成不变,而是设计出了新颖的“花朵式”减法表,“心形式”减法表,“埃及塔”减法表等等。
紧接着我让学生给自己的减法表起个名字,并且组织讨论:你喜欢哪种减法表?为什么?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讨论的非常热烈,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个性化是教育过程中不断追求的发展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应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个性的独立性,多一些引导、点拨,少一些讲解、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造。而教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收获的学生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