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古文化的神秘面纱
大丰市草堰镇中心小学 杨荣平
活动目标:
1、 在初步感知家乡古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绘画、编剧、表演
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古文化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古文化的能力,体现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2、 让学生在采访、搜集资料等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
作,培养学生采集信息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3、 通过活动融铸学生的古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传承精神。
案例描述:
我镇位于大丰、东台、兴化三市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现存鸳鸯闸、古庆丰桥、永宁桥、竹溪碑廊、王姑墓等三十多处文物景点以及粟裕指挥部等革命史迹,是古镇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引领学生走进文物,在认识、了解、感受、探究古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古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合作交往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探究未知领域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将古文化融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体现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对培植学校特色,铸造地方教育精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活动前,班级同学本着自愿的原则,自由选择组合成人数不等、任务不同的小组若干,小组内部由选举产生组长,组长根据此次要求、结合各人的的特长进行分工,小组成员通力协作,共同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活动的成功。
活动开始,各小组分头行动,首先是到自己喜爱的景点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文物,接着,拿着自己所画的文物到民间采访,搜集有关文物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整理成文。然后,根据本小组对文物的认识、探索情况,策划展示文物风采的活动,如喜爱唱歌的同学可作词作曲写一首赞美文物的歌,喜爱诗歌的同学们可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喜爱表演的同学则可以编写剧本、排练节目等。
最后是“我心中的古文化”汇报演出活动。
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选颁奖,分析活动得失,畅谈收获体会,总结经验教训,研究确定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指导教师手记:
以往学生对古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只知其有不知其所以然。虽然我校编写了《草堰古文化》校本课程,但由于有关文物知识与学生所处的时代存在着历史的断层和时空的差距,所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直观地感受文物景点的美:造型典雅、古色古香、错落有致、气魄雄伟……学生心中油然升起保护珍贵文物、热爱家乡古文化的情感,并引发进一步探究古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育了人文情怀。
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组织学生进行民间调查和个别采访受到他们的欢迎。采访时,他们走村串户,穿大街过小巷,为了核实论证和补充完善,他们采访了近百位老人,每次采访归来,学生总是兴奋异常,向老师或同学大谈特谈自己的采访经历和收获。有的讲述张志诚在草堰揭竿起义的史实,有的讲述《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用义井的水磨墨蘸笔的逸事,有的讲述范仲淹筑堤捍海的创举……这些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憧憬,是对学生的人文熏染,更是让学生在采访实践中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真正领会“吃鱼不如取鱼乐”的真谛。
汇报演出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编写能力和综合能力,小组成员为了活动的成功,增强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
学生体会:
学生一:以前,美术课总让我们在教室里面画,这次老师带我们到文物景点写生,我感到像放出笼子的鸟儿快乐无比。我们从不同角度画文物,觉得十分自由,画得也十分自如,我对自己的画很满意,总算发挥了我的真实水平。
学生二:我平时对文物看惯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在采访中,我才知道草堰有那么多的美丽传说,真神奇啊。特别是爷爷奶奶们给我讲了许多关于张志诚在草堰起义的故事,我听得都入了神,还说我们草堰是块真龙宝地,我真为家乡的光荣历史感到自豪。
学生三:我们小组的几个同学都喜欢诗歌,在准备演出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决定用诗歌来赞美家乡的历史。可想得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查找了许多资料,对文物的介绍很多,但没有一首写文物的诗,一点儿可供参考的都没有。没办法,我们只好自己来想,你说一句,我接两句,硬是凑出了一首诗。后来又请老师指导,请同学提意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古韵新声畅想曲》。朗诵时,我们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