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静”的课堂“动”起来
――“统计”复习课教学有感
乐清天成小学 金海蕊
大家都知道,新课程一以贯之的课程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人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性、基础性、普通性学科――数学更是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努力实现课标中提到的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是获取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其进行数学思考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发展其数学态度(兴趣、信心)。学生要实现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教师就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大胆转变教学方式。
日月穿梭,斗转星移,我市实施新课程以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致力钻研,探索教改新路,努力改变,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打破课堂的平静,使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不断的闪现出“一个个惊喜”“一个个亮点”“一次次勇敢的发问”。努力建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由交流、评议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学期,我和学生们共同上了一节“有趣的统计”课,即统计初步认识的复习课,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统计打基础。由于我在课上为他们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所以他们学的积极、主动,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整堂课有生气,更有生机,自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里我想再现个片段与课改中的同行们共同探讨。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目的有关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学习”,所以教学中我将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转移到学生身上。
教学片段
(1)引入
教师谈话:我们班在期末举行一次联欢会。老师商量想给大家买点水果,但是老师不知道大家喜欢吃什么?该买什么好?你们说应该怎么办?老师要在这节课进行调查。你们说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呢?
(设计意图:此处用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从要求学生帮忙,来理解统计的意
义。由学生自己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由发言,共同探讨,最后决定用小组形式进行调查。)
(2)展开
1、你觉得你们在进行小组调查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你是组长,你会怎样又快又好的开展小组调查?给每个小朋友一分钟的时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先思考后行动的行为习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下面的讨论做基础。)
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选一种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法进行调查。我们将评选最佳合作奖与最佳创意奖。在进行调查以前,先把相关的表格介绍一下。
表一: 我最喜欢的水果调查表
我最喜欢的水果 |
此表用不用由你们小组的调查方法决定。
表二: 我最喜欢的水果小组调查表
第 组 组长 组员
水 果 | 方 式 | 总 计 |
桃 子 | ||
西 瓜 | ||
苹 果 | ||
橘 子 | ||
其 他 |
(3)学生自由调查
1、 学生的兴致非常高,迫不及待地离开自己位置去调查,整个课堂顿时沸腾起来。
2、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参与。
3、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发表自己这小组选择的统计方法有什么有点。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在这里各个小组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有举手法、正字法、画勾法等。在这里让学生体会各种统计方法的优劣。)
4、知道了每个小组的情况,那么整个班呢?学生汇报完成“我最喜欢的水果班级
统计表”,请你用口算的方法算出总数。
表三: 我最喜欢的水果班级统计表
水 果 | 数 据 收 集 | 总 计 | |||
一 | 二 | 三 | 四 | ||
桃 子 | |||||
西 瓜 | |||||
苹 果 | |||||
橘 子 | |||||
其 他 | |||||
总计人数 |
调查结果如下:
我们一共调查了( )个小朋友。喜欢吃什么的人最多,喜欢吃( )的最少。喜欢( )比( )的多。所以我们提议买( )。
(4)、巩固练习,你还想统计什么?
教师谈话: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通过调查、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我们想知道的事情。小朋友,你能告诉老师,我们还可以对哪些你事物或事情进行统计,你最喜欢统计什么?
生1:我最想统计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去哪里玩?
生2:我最想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生3:我最想统计大家最喜欢上什么课?
生4:我最想统计大家最喜欢参加什么比赛?
……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张调查表,你也可以自己设计表格,统计你最喜欢的。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看、想、问、做
低年级的统计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因此,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们班期末举行一次联欢会,要买什么水果?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乐于关注。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如此以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亲身体会调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问题。
2、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张扬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渐佳了。
3、评价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方式多样化,既有语言上的激励,也有体态语的触摸。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评价方式我除了用以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另外我还进行了一个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尝试,我看到了学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争中增添了一份勇气,更增添了一份自信。
但本案例也反映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学生对统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到位,虽然本节课同学们一反课改以前的“静”而是“勇敢”的“动”起来。然而因为“动”使得本节未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只完成复习统计表这一块。另外,由于教师说的其他水果有很多种,教师例举的几个学生比较感兴趣,以至最后学生统计结果中选择其他的学生最多,最后还是没有决定好买什么水果合适。这是我在设计时没有想到的。
从而可以看出,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逐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