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激发学生学数学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学数学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江苏江阴新桥镇郁桥小学  徐正平
以兴趣为桥梁,是创新教育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营养剂。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在于知识与学生间架起兴趣的桥梁。日本筑波大学教育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基础》的课堂教学一章只提了两个原则。其实直观的重要作用,也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儿童一旦失去兴趣,教学就会发出红色信号,要提高学生的兴趣,重视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实质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便开始主动起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是多方面的。本人通过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起悬念,提供创新机会。
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里特点,使学生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无关部分处于高度抑制信息,在神经纤维通中的传输达到最佳状态。情感信息,总要产生刺激反映,单调的情感信息会产生抑制反应,而丰富多彩的情感信息会产生积极的反映,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信息传输的多样性、奇异性与灵活性,以引发学习的求知欲,教学方法新颖生产,能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我用猜的方法,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各个内角,课上,让学生说出三角形中两个内角度数后,我一一猜中第三个内角度数,学生感到很奇怪,全神贯注地探索其中的奥秘,在他们开动脑筋思索之中,终于找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的规律,这样印象深刻,确信无疑。再如教学能被2、5和3整除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教师就说:“现在我们来做猜谜游戏。”同学们听了很高兴,不论同学们说的是几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能否被2,5,或3整除。不信?试试看!验证老师回答的结果,此时大家惊奇了,里面到底有什么“决窍”呢?于是老师趁机因势利导地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会解开这个谜。”一段巧妙的导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由于动机的内驱力使学生以高度的积极性,急于探索知识的心情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引起悬念,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因此,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智慧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示强烈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责任就在于鼓励诱导点拔,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好问、好动、好学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引发成功意识,让学生把发挥的见解看作是学习的成就,把解决矛盾,探索知识视为科学尝试,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和思维的最佳状态中。例如当学生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出示了既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又提供“商不变的性质”这一转化工具的学习目标后,再出示这样一个具体的尝试题:
原题:(1)4.5÷1.5   (1)45÷1.5   (3)0.45÷1.5
转化为   =           =          =
同时告诉学生:只要我们认真看书、思考,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会的。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老师的亲切鼓励下,而对教师设计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就能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并必然潜心投入尝试之中。其间,教师再有目的地对部分差生进行个别辅导,尽力使所用的学生都尝试成功,努力消除师生间及至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投入”,同时促其成功,并从获得自我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而形式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以此形成情感――行为――意志的良性循环,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当学生想独立地去探索某个问题时,我十分注意情绪鼓励:“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仔细观察,其中的规律一定能发现!”“回答得真有水平!”“我非常赞赏!”“回答太好了,真聪明!”他们就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就会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之中,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参与中体念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三 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去诱导自主探究,提高创新意识.
教学不能为学生的兴趣而兴趣,使学生兴趣的尾巴停留,在感情愉悦上,而应该像赫尔巴特指出的那样,把学生的思想和努力引向正确的方向,使他们准确地掌握概念、规律、公式、事物的结构、关系,以及思维方式产生高层次的理智兴趣,以形成对数学学科学习的情感和爱好。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组织学生在算、折选、拼的操作中,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的这一规律之后,又把他们引进直角三角形特殊情境,让学生继续在内角和规律上探索、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和等于90 ,我再问钝角三角形中锐角和的情况 呢?学生稍加思索,又发现“钝角三角形锐角和一定小于90 ,”有的学生还能进一步推理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锐角和一定大于90       经常组织学生在这种判断、推理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 类比 归纳等思维活动之中,学生会感到数学思维的逻辑力量体会到小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组织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学习活动,更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将一块面积为方便用户4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围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形,并配上一个底半径为3分米的圆底。做成这个圆柱形水桶的容量是多少升?思路一:先求水桶的底面积和底面周长,再求水桶高,最后求水桶的容积。即3.14×3×[40÷(3.14×3×2)]立方米。思路二:先回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联系本题可知:长方形的底面积等于圆柱形侧面积的一半,长方形的高度等于圆柱体的底半径。再如在    82×3.6+18×3.6   8.75×0.75+0.75×1.25    36.8×5.4+5.6×36.8-36.8        0.6×99+0.6      0.25×19+0.75×27等等行异质同的简便计算中,巧妙的转化、新异的假设、顺逆的回环等数学意境中,力图让学生认真演算,真切地体察到解决数学问题是那么巧妙有趣,从而被数学的潜在力量感染和吸引,内心逐渐产生对数学的喜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四、选择具有价值的数学教材与科学家创新事例激发创新意识.
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好数学的社会意义,常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用古今历史上数学家成就去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建设大祖国而勤奋学习。如介绍祖冲之,早在1400年前算出圆周率。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上获得巨大进步等等。对于其中有趣题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数学兴趣小组提供给学生,让他们体察一下,我国古老悠久的数学史,从而受鼓舞对数学形成稳定深刻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总之,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真正把学生从被动转化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