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培养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

培养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蒋仪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一题多解,开阔思维;多题一法,思维化归;一题多问,激发思维;一题多变,创造思维设计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发散”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切实认真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不断开启学生心扉,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一题多解  多题一法  一题多问  一题多变  设计习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问题的解决能力不仅是数学素质的重要体现,更是人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体现。数学教师的神圣使命是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借以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学习质量、效率和整体素质。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劳动,哥德曾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背面的话。”“纸背面的话就是指思维,指要思要想、多思多想。

 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认真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最终达到思维目标。从而收到一个信息收入,多个信息输出之功效,不断开启学生心扉,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数学素养。

 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达到提高数学素养。

 一、一题多解,开阔思维

 一题多解即对同一题目,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联系各种数学背景,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广开思路去分析探讨,从而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后,可出示下列一题:

  1、一辆汽车以每小时行45千米的速度从甲地驶向乙地,行了全程的1/3 后距中点还有90千米,问这辆汽车行完全程要几小时?

 解法一: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根据题意可得:

 1/2 X1/3X = 90,解得X  = 540,即甲、乙两地距离为 540千米,这辆汽车行完全程用的时间是:  540÷45 = 12(小时)。

 解法二:甲、乙两地的距离为:90÷   1/2 1/3   =540(千米)。汽车行完全程用的时间为:  540÷45 = 12(小时)。

 解法三:因为甲行了全程的1/3  ,距中点为90千米,如果再行90千米,正好也行了全程的 1/3  ,因此甲、乙两地的距离为: 90× 2÷  1/3  540  (千米)。汽车行完全程用的时间为:540÷45  = 12(小时)。

 解法四:汽车如果再行90千米,正好也行了全程的 1/3  ,汽车行 290千米用的时间是:90×2÷45 =  4(小时),因此可求得,行完全程用的时间是:  4÷1/3  =  12(小时)。

 解法五:汽车行90千米用的时间为:90÷45 =  2(小时),这辆汽车行全程的( 1/2 1/3  )要用 2小时,因此汽车行完全程用的时间是: 1/2 1/3 =   12(小时)。

 解法六:同上,汽车行全程的( 1/2  1/3   )要用2小时,设汽车行完全程要用X小时,则可得: 1/2  1/3    =  2,解得X = 12。即为汽车行完全程要用12小时。

  二、多题一法,思维化归

 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多注意通法的教学,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使学生通过某一题的解答,而明白此类题的解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

 例如教学了工程问题后,我出示了下列一组习题: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0天才能完成,由乙单独做要15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由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3、从A地到B地,甲汽车要行10小时,乙汽车要行15小时,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

 4、张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现代英汉词曲》,每套《现代英汉词曲》上册的单价为6元,下册的单价为4元,如果单独买上册,可以买10本,单独买下册可以买15册,如果要买一套,可以买几套?

 这三题从表面看起来,分别是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和一般应用题,解题的思路会不同,但实质上,这三题都可以用工程问题的思路进行解答,都可以把一项工程和AB两地的距离及一套《现代英汉词曲》的单价看作单位“1”,因此,这三题都可以运用:1/101/15)来进行解答。

三、一题多问,激发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将某一习题提出富有思考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想、联想、类比,进而得出新的命题(即一题多变),这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极为重要。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5、五一班有学生50人。女生是男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

 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我们教师要执意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我启发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

 1)、男生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男生是女生的几倍?

 4)、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5)、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

 6)、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

 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同一道题,我们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发挥得当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四、一题多变,创造思维

 一题多变,就是对某一问题的引申、发展和拓宽,增加问题的背景,增大发散程度。在教学中,经常进行一题多变训练,不仅可以避免孤立静止地思考问题所带来的局限性,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联想探索中进行思维发散,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养成良好的求异思维能力。

 6、修一条长1000米长的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8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0%,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分析与解答:1000×1  1/8 40%)=475(米)。

 1、缩变:修一条长1000米的路,修了全长的  21/40  ,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分析与解答:1000×1  21/40    )=475(米)。

 2、扩变:修一条长10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8   25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0%25米,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分析与解答:1000×1 1/8 40%)-2525475(米)。

 3、逆变:(1)、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1/8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0%,还剩下475米,这条路长几米?

 分析与解答:475÷1 1/8 40%)=1000(米)。

 2)、修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  21/40   ,还剩下475米,这条路长几米?

 分析与解答:475÷121/40  )=1000(米)。

 4、逆扩变: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1/8  25米,每二天修了全长的40%25米,还剩下475米,这条路长几米?

 分析与解答:(4752525÷11/8  40%)=1000(米)

 5、异变: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1/8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0%25米,还剩下475米,这条路长几米?

 分析与解答:[47525÷140%)+25 ]÷1 1/8  )=885   (米)。

 五、设计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发散

 开放性习题往往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能引起学生思维发散。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训 练思维发散,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7、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0厘米,箱中水面高10厘米。如果在长方体水箱中放进一个长和高都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那么水面将上升多少厘米?

 这道题大部分同学都只想到将以20×2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这一种情况,这时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候水面上升的高度即为:20×20×10÷40×25)=4(厘米)。

 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即不是将20×20作为底面,而是以20×1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的这一种情况,同学们却忽略了。因此,我进行演示以20×1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让学生观察到,这时候铁块没有全部浸没在水中,在此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时候学生都认识到,如果以20×1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这时水面上升的高度应该为:

 40×25×10÷40×2520×10)-102.5(厘米)。

 或者用方程进行求解。设水面上升X厘米,则可得方程:

 20×10×10X)=40×25×X

 解得:       X2.5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求异思维显得更为主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通过多角度的探索,不但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能提高一个人的整体素质。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