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儿童的认识过程初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在全国许多地区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介绍出来,供大家研究。


  (一)什么是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具体可以分为五步教学程序,以下分别介绍操作方法。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出现的。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例如:
  课本例题:一个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是12个,每个热水瓶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第五册)
  尝试题:文具店有20盒乒乓球,每盒有6个。每个乒乓球卖2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课本例题;1/2+1/3(第八册)
  尝试题:1/4+5/6
  新课开始,教师在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提出,这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7”“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7”先让学生思考一番,可能有少数优秀生会做,大部分学生则摇头。这时就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就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这道题你们还不会做吧,请翻开课本看看例题是怎样算的、再想想黑板上的题目应该怎样算。”
  阅读课本前,教师可预先提一些思考性问题作指导。例如,
异分母分数减法可提:
(1)分母不同怎么办?
(2)为什么要通分?有什么道理?
  由于尝试题与课本例题相仿,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是能够 看懂的。学生可以通过看例题举一反三,学会尝试题的解答方法。
  这种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因为自学课本后,要立即解决黑板上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当时就能看到,这样就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尝试练习

  既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教师就顺水推舟让他们试一试。一般让上、中、下三种程度的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同时在草稿本上练习。练习时,教师要巡回视察,及时了解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学生练习时,还可继续看看书上的例题。一边看,一边做。尝试练习结束后,就转入第四步。

  第四步;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后,可能一部分学生做对了,一部分学生做错了。教师根据学生板演的情况,引导学生评讲讨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板演的学生可以讲讲自己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不同看法也可以争论。在评讲讨论的过程今,学生巳在尝试讲算理了。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盲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学生尝试其、尝试讲以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算得对吗,讲得对吗。这时听教师讲解已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火候已到,当即转入第五步。

  第五步:教师讲解

  学生会做题目.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还必须值得算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要进行系统讲解.
  这里教师的讲解同过去旧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从头讲起,因为学生的起点不一样。现在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课本,并且亲自尝试做了练习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镶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最后这一步,教师讲解,可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以上五步,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到最后教师画龙点睛的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二)尝试教学法的实践

  经过几年的试验,尝试教学法已显木出如下优越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促进智力的发展。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4:方法简单,易学易用,

  (三)尝试教学法的理论

  为什么尝试教学法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为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地指导下以及学生不断地尝试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般可以用如下图解表示:
  提出问题>学生尝试>教师指导>学生再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把学生尝试的过程,自觉地放在课堂内完成。这样做,能够促进教师及时发现错误,及时在课堂上订正错误,随时消除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就能保证提高教学质量。
  2.符合数学教材的特点。
  数学教材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系统性特别强,另一个特点,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题目形式出现的.因此,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都比较清楚明确.这个特点也为应用尝试教学法创造了条件.因此,尝试教学法是依据数学教材内在的联系,充分利用了数学教材本身的特点。
  3.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具有好奇心,所以教学中要以疑引思。尝试教学法首先出示尝试题,立即吸引住学生,产生疑问,“教师还没有教,自己会算吗7”然后有了“试一试”的迫切愿望,为了解决尝试题,学生又需要阅读课本例题。尝试题完成后,学生又产生“自己做得对不对”的疑问,又迫切需要听听教师的讲解。因此,尝试教学法是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从一个阶段自然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它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上的逻辑顺序的。

  (四)尝试教学法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法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它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的。离开了这些条件,教学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些教学法的创导者,宣布自己创导的教学法适用于任何年级、任何学科、任何教材以及任何情况,这是不切合实际的。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尝试教学法有如下几方面的局限性,
  1.应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低年级应用有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二年级可以开始逐步应用,在中、高年级应用效果较好。
  2.前后有密切联系的教材,更适宜用尝试教学法
  3.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内容及数学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不大适于应用尝试教学法。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它的特点,也有它的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要扬长避短,灵活应用,把各种教学法结合使用,组成一个教学法体系。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试用,时间还不算长,教学作用如何,还待进一步研究。

(首次发表在《福建教育》1982年11月,以上是摘要,全文详见《尝试教学新论》第16-25页)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