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统计》一课
评讲 陈彦瑞
当我听了由高晓慧老师执教的“统计”这一课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两个字就是“成功”。这主要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之中,在主动进行探究过程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统计思想、统计图表等都有了具体的了解,而且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统计的意义。我个人认为她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的,现在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受与收获:
一、教师的观念“新”
统计这部分内容,虽然它贴近生活实际,但是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学生学起来很枯燥,再加上在二年级学习统计知识教材处理,主要是通过统计图中小方格的多少来表示统计的具体数量,是第一次以图形为主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教师的关念与教法是关键。
数学老师都知道,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法中,教师首先利用投影,出示一张已经统计好的条形图,通过提问让学生观察并得出,一格表示多少,具体统计的数量分别是什么等。之后出示一张统计表,引导学生填写,然后再出一张不同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其中一格表示几,使学生理解一格可以表示出的数量。整个教学过程是以让学生看统计图所表示的意思作为主要目标的,也就是说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他们以被动的接受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已不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而高老师她就能够做到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创新,这就是她所拥有的新的教学观念。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把握《新课标》的6个“度”的教学要求。这里的6“度”指的是整个优化课堂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师生之间的亲和度”、“学习过程的开放度”、“课程内容的整合度”、“巩固知识的练习度”、“思维能力的延展度”。具体表现如下:
1、能够很好地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我认为所有听了高老师这节示范课的老师们能体会到在她的教学过程里始终是以围绕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展开教学的,课一开始老师就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入手,以“救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情节为线索,紧紧抓住了学生们迫切想知道的“到底白雪公主关在哪个城堡里”和“什么天气能够救出白雪公主”这两个扣人心弦的结局。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学的轻松,也乐于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
2、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语言修饰,提高问题艺术。
在高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提问就是“通过这个活动,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这个表格,你了解了什么?”之类的,学生急切想表现自己的激励性语言,克服了生硬的指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类的传统提问,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度。
3、能够参与探究实践,促使课堂活动的大开放。
教师把书上的例题作适当改编。为学生打开一扇新、趣、乐的探究――研讨之门。
在完成各种统计的过程中,老师是以“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研讨之中,并且能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之中,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到了学生的手中,促使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流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互补和学习互助,加大了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开放度。
4、精心设计练习,体现探究层次。
课堂上教师摆脱了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束缚,打破了一个知识点、一个例题的传统的、孤立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教材内容作了合理的改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并呈现也一个新的知识结构,建立了一个让学生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从新授到练习的每一个环节,各有侧重点。最后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又选择以学生的爱好活动作统计内容,为开放性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这样学生的机械模仿性练习就以实作体验和爱好所代替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对本堂所学的知识也有了一个完整的小结,又使他们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即关注了生活,也关注了社会。总之,这节课无论是内容的整合、练习程度、还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延展,在高老师的手下都以很好的实现。
但是并不是说高老师这节就丝毫没有疑惑,在这堂课中,我个人认为仍然有一些需要共同探究的地方,比如:
①能否在课堂评价方面加以改进,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生生评价多于师生评价的评价观念。因为学生很在乎别人,尤其是同伴对自己的肯定,本节课中我感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于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②课前准备应对小兔、大象等动物小组编出相应的序号,就不会出现把小组名称与组号张冠李戴的现象。
③让学生观察天气并填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把观察内容、统计表格制成课件形式,我想学生做起来会更方便简捷些。
基于以上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