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绿色教育”就是赋予教育以生命本性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力图教会学生认识自然、学习自然、升华自然、超越自然,一切从人性的本质出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从营造和谐的绿色氛围,确保学生心理安全;展现绿色的生活场景,感受生命之美;开展纯真的绿色交往,体验人文精神与爱;注重多彩的绿色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搭设广阔的绿色舞台,充分享受成功愉悦这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绿色教育”。
关键字:绿色教育 绿色课堂 数学
“绿色教育”就是赋予教育以生命本性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力图教会学生认识自然、学习自然、升华自然、超越自然,一切从人性的本质出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教育者来说,“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心态,是一种无污染的精神状态。对于学生来说,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动力之源,是实现心灵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历程。对于教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数学和人,绿色的数学教育更注重人――学习数学的人和帮助学习数学的人,更注重人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的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和心理体验,更注重让数学成为学习者的一种素养,更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别,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一、营造和谐的绿色氛围,确保学生心理安全。
绿色代表自然,绿色氛围亦指师生之间的生态和谐。“绿色教育”的最大秘密就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相信和解放教育者自己、相信和解放心灵。心与心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孩子在人性美的感动中受到启发,心灵因之而得到升华。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绿色氛围中,孩子们的身心才会感到安全、愉悦,他们此时的思维就会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比如:一个关注的眼神,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倍受鼓舞;一个真诚的微笑,能使学生信心十足、奇思喷涌。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话语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话语,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话语,将内蕴关注、激励、鼓舞的话语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
在一节教学生“写数”的课上,我们的教师没有按通常的方法让学生机械地描红或一笔一画地照老师演示临写,而是让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她写数。当教师写完“5”这个数让学生评价时,学生大声地说:“不好!”她没有表现出丝毫不快,随即请教小老师哪里不好。学生天真而又直率的提出了各种意见。有的说:“老师将横笔写长了。”有的说:“老师写下面的竖弯时,转弯的地方不圆”……她虚心地接受了学生的意见,认真重写了一次。尽管这次写得比上次好多了,但是,学生仍然挑出了不易察觉的毛病,并再次大声地说“不好”。于是,教师又一次请教学生……,当这位教师在黑板上第五次一笔一画、显得有些艰难地写出这个字时,与前几次不同的是,她没有直接问学生写得好不好,而是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五个字中,哪个字写得最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最后一个字写得最好“1”这位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说:“看来,要写好一个字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看、认真写,就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这里,面对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说“不”,教师并没有认为因此而失去面子,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倾听学生意见,认真进行修改。教师多次的书写不成功,不但没有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反倒使教师从昔日高高在上的“神坛”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自然会发生变化。于是,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这一切,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生存沃土。
二、展现绿色的生活场景,感受生命之美。
绿色,象征着自然、和谐、纯净,生命之美在绿色中诞生,生命之力在绿色中张扬。教育,何尝不应该如此呢?毕竟,教育的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诞生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获取生命之源,最终使我们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生命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们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这样做不是摆花架子、哗众取宠,而是为了使学生在自然的生活场景中亲自实践,最终体验生命之美。
片段一:一年级“数数”课,我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自由的数数;他们开阔的思维着实让我吃惊:有的数乒乓台、有的数篮球架、有的数小树、大树、有的数自己身上的钮扣……有一群鸟从空中飞过,同学们这样描述,有许多鸟我数不清楚,难道许多不是数学吗?有几个孩子在地上数蚂蚁,也许这就是他们研究生物的开始……他们不断地发现可以数的新鲜事物,真的会让我应接不瑕。
片段二:一节高年级的“统计”教学。课前教师布置了一道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村子人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自己家庭一年来的主要开支等情况的社会活动题目,上课时学生们就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热烈地探讨,教师也紧紧根据学生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统计图。短短的一节课,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不但亲历了“统计”的真实过程,理解了统计的现实意义,而且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可见,只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更真实,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从而在蓬勃的欲望中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
三、开展纯真的绿色交往,体验人文精神与爱。
绿色人际交往着重强调平等、合作、宽容和理解,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别人,在合作中与别人友好竞争,在宽容与理解中凸显自己的个性。这就要求师生关系必须超越和抛弃狭隘的功利性目的,确立人格影响的主导地位,将人性作为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寓认知于情感的交流之中。用绿色教育理念变革师生关系,需要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回化到以心灵交流为中心。心灵的开放,能够帮助教师在心灵的交流中理清学生思维的线索,情感的脉搏,创设一个自然的、和谐的、人性化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老师、学生,没有所说的“同师道尊严”,只有心心相印的朋友,大家就像是大自然中的万物,在和谐地享受着生物链一样的知识琼浆。
这是小学一年级“认识物体”的教学:课堂上,老师以富有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进行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们用具体实物拼摆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体。教师巡视着,一个小男孩磨磨蹭蹭地来到老师身边,拉着老师的衣角,老师停下来,微笑着问这个孩子怎么啦?原来他想让老师欣赏她的杰作――一辆“坦克”。老师跟着他走过去,弯下一米七几的个子,以欣赏的眼光看了看孩子别出心裁的“坦克”,露出由衷的微笑,高兴地说:“这个坦克可真威武!还有长长的炮筒呢!”学生听了,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十分得意地说:“我长大了要开坦克,保卫祖国!”教师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十分亲切地说:“从小有志向,将来你一定行!”
这是令人心动的一幕。在这里,教师几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不经意的几个动作,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处处闪动着人性的光辉。这里没有居高临下的评判,没有虚情假意的表扬,有的是师生情感的真正交流融合。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的身心无不是放松和愉悦的,教师真正将关爱与智慧的甘露滴撒在学生的心灵中。
四、注重多彩的绿色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个性是一个极其复杂、开放的系统。人是个性化的存在物,人的发展就是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已经成了当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绿色课堂是一种“有人”的课堂环境,它以学生为本位,在设置的各种课堂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需要,力求与学生互通互融,打破原先的隔离,通过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所存在的多元智力,发挥每个孩子的智力优势,挖掘发展每个孩子的最大潜能来彰显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让数学学习在每一位学生那里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产生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民主、平等、自然、和谐的“绿色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尊重的需要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在如何计算“9+6”的问题上,同学们一边摆小棒一边积极地探讨多样化的算法。学生1说:“接着数小棒,10、1l、12、13、14、15,得数是15。”学生2说: “我摆小棒数出得数是15 。”学生3说: “从6根中拿出一根放到9根里,就有10根,加上刚才剩下的5根,就等于15根。”……同学们的讨论是热烈的,不停地闪出思维的火花。面对学生的多种算法,我们以往总是不尊重或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以“权威”的姿态将所谓最优化的方法强加给他们,或以“对不对”、 “是不是”的假民主掩盖教师教学的专制,迫不及待的将认知结果交给学生。 其实,我们在进行认知强加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的丧失,将直接扼杀他们处于萌芽状态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这里首先让学生们到讲台前介绍自己的算法,并加以肯定的评价;再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算法及其理由;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学生能逐渐体会到不同算法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在这里,对学生不同算法的尊重,就是对他们不同思维方式的尊重。这种尊重,会保护学生最宝贵的独特思维并促进其发展,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五、搭设广阔的绿色舞台,充分享受成功愉悦。
成功需要,是一个人的最高需要,当成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每个人都会感到莫大的安慰。为了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满足成功的需要,我们为学生搭设各种各样的舞台,给学生以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有一次,一个同学拿着《考试说明》找老师,说有一道题出错了,题中只有一个条件,没办法做。这时很多同学围了过来,一起研究。“新建设区在一块长80米的长方形场地一端修了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剩下的一块地恰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游泳池的周长是多少米?”看题后很多同学也认为少条件,无法做。这时老师提议:同学们画画图吧。同学们通过画图,很快得出结论。无论怎样画图,从长方形上分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那么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的和总是80米,那么周长是160米。同学们觉得这题特别有意思。通过解题,使同学们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方法,并对解数学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绿色课堂拨撒绿色种子,书写绿色人生,是生命的课堂,和谐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绿色的课堂里,学生将没有束缚,放开手脚,在阳光月色下展开腾飞的翅膀,在春光秋色里放飞心灵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