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作为最后一批高中中师生,我被优生优分到了我现在工作的眉山师范附属小学校。在当时,这是一所因课改走在最前列而闻名整个四川省(含现在的重庆),被公称为全省“老大哥”的学校。我记得在工作后的第一次数学教研会上,当时的教研组长陈月联老师就组织我们学习、研读“尝试教学法”,还记得是一本《福建教育》。可以说邱学华老师是我从教后知道的第一个名家!学归学,大部分老师不敢放手运用尝试教学法。可我敢大胆用,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因此还得到了陈月联老师的重重表扬,要知道陈月联老师可是当时全省最有名的小学数学名师啊,她是不轻易表扬一个同事的。正因为有了她的鼓励,加之我有切身的感悟,从此“尝试教学理论”一直扎根于了我的小学数学课堂,已快27年了!
工作一年后,我被以所谓的“工作需要”为由调出了眉师附小,回到了我的老家学校――正山口小学,一个特边远落后的地方。在那里,我一点也没气馁,照样坚持“尝试教学法”教学,并利用担任数学组长之便向数学教师们宣传推广“尝试教学法”。学校没钱订报刊杂志,我就将从眉师附小偷回的一本《福建教育》上有关“尝试教学法”的全部内容自己动手刻印装订进我创办的《数学教研》,发给每位数学老师学习。直到现在,凡是能见到的有关邱老师的文章我都会眼前一亮,我都看。凡是他的著作我都买,不能在书店直接买我就邮购,以至于现在我书柜里最多的业务书籍就是有关“尝试教学法”了!
在老家学校一干就是7年,这7年应该是对我后来成长影响最大的7年了。我记得有一天在课堂上教学三年级学生看图自编应用题时,课堂上三名学生偷偷玩起了扑克,它触动了我的灵感让我发明了《小学应用题接龙游戏学具》。正是这次的喜悦也才有了后来的《小学生多功能口算游戏学具》等3项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利成果的发明冲动。这缺乏业余文化生活的7年,也让我养成了直到现在每晚不思考3道奥数题无法入眠的“怪癖”!
7年的出色表现,我被重新请回了眉师附小,所以进眉师附小我是“二进宫”了!
对“尝试教学法”的一见钟情源自对儿时玩耍的感悟!儿时因为家里特别穷,买不起玩具,当然也买不到什么玩具。但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啊,我记得当时的生产队里有一位同龄伙伴折的“双头纸飞机”特别能飞,飞得又高又久。我以帮他割一筐猪草为代价请他教我折这种“双头纸飞机”,他欣然手把手教我:他拿一张纸,我拿一张纸,他怎样折一下,我也跟着他怎样折一下,不一会儿就折出一架漂亮的“双头纸飞机”。可没过几天,我自己单独折这种“双头纸飞机”时,居然不会折了!我拿出以往的一架成品“双头纸飞机”小心翼翼的边拆边琢磨,还是不成功,我又以帮他割一筐猪草的代价请他教我折。哦,原来我在一个环节中把纸折反了!经过我的反复尝试,再加之他在关键处的点拨,虽然三十多年没折了,但我至今还能折出一架这样的漂亮“双头纸飞机”!假如没有当时失败的反复尝试,能有今天的记忆犹新吗?
反思我们的教学呢,直到现在好些老师仍不敢放手让学生“先练后讲”,我认为最大的症结是:老师对学生的不信任!怕学生练到一边去了而完不成当堂教学任务,因此产生了“杞人忧天”式的担忧。当然,这种担忧恐怕是源自“因为不放心,所以家长包”的中国特色式育人观,这也许也是产生“钱学森之问”的原因之一吧!“尝试教学法”彰显的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还有什么比得到别人的信任更快乐的呢?“先练后讲”体现出了名副其实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现在好些老师成天喊教得累,哪你为什么累呢?累就累在没真正做到去“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力没用在点子上,做了不少无用功式的教学付出!我认为教学中,教师只有饱含一份信任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了,你才能找到真正的“症”,你的课堂才会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对“尝试教学法” 情有独钟27年,可以这样讲,“尝试教学法”成就了我,也成就了我的学生!成就了我连续15年不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快乐高效,潇洒教学”的教学风格,这种“懒汉式”的教学风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每届新接手一个一年级班时,都有近200名学生家长动用一切关系想涌进我所教的一个班级。社会公认我的学生“快乐轻松,后劲十足”,我们这样的小县城有不少年份考入清华、北大是“不开张”的,但我带出的每届学生都有最后考入清华、北大的,现正在清华大学就读大三的李倩、王世千就是我前届从一年级带出来的学生。我上届从一年级带出来的93个学生,在今年的中考中,竟然有32人考出700分以上(我市中考含体育在内总分750分)的高分,全区近万人的中考生,700分以上的高分还不到160人。
正如最近“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老师亲临我校义务讲学时,当面赠送给我的《尝试教学论》一书上的亲笔题词:“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应该说,我能有信心把《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游戏学具》研究发明成功也正是源于 “尝试教学理论”的指导。此学具的功能之一“合作探究,提前感知”完全彰显的就是“尝试教学理论”的精髓――“先练后讲”。因此才有了学具功能带来的“缩短解决问题的教学时间近1/3;实现了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训练量提高近1/3”的可喜收获。
我是“尝试教学法”的受益者,我的学生们更是最大的受益人。因此,我在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同时,也在长期不懈的到处宣扬这种深深烙有“中国制造”字样的教学法,因为我深深地懂得“传道授业,传承文明”既是教师的义务,也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