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终身教育的产生条件
1、教育的发展趋势使然教育是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早已经成为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型社会全面诠释了国际社会对未来人类学习问题的理解与回答。教育行为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作特性、娱乐方式、职业功能等因素的不断变化,教育的自我完善作用正在进一步得到肯定。特别是在信息多元化、全球化的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知识绝对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知识与工作结构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随着生产方式的进步,人们可供支配的收入和时间日渐增多,人的一生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相应高涨,人们学习的需要也随之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在,教育的概念应该理解为"根据每个人不同时期的需要,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但固有的教育体系缺乏灵活性、多元性、伸展性,不能为学习化时代的终身教育开拓视野,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选择。只有以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改革教育,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克服普通教育负担过重而又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需要的缺陷,从而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始终与生活保持密切联系。
2、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使然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人类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在职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无论拥有何种学历,如果不再继续补充新的知识就可能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人们为适应社会的深刻变革必须不断继续学习、学会学习、终生学习。这就要求建立终身教育制度,为公众提供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劳动者接受职业再培训,以适应职业的变换。社会生产的主导产业将转变为以知识创新为中心的知识产业,绝大多数的人要从事知识劳动。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必然带来职业结构的变化。由此又要求教育必须以各种方式开展职业和技能培训,以适应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然e-终身教育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及Internet的迅速普及,e-终身教育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克服了传统教育对教学双方在时间、空间和即时交互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等方面更加灵活、自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e-终身教育以教学为中心、以课程为主导、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通过多种感观刺激形成全方位的图像反应,给大脑以丰富的思维加工的素材,将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6e的概念1、内涵与外延e-终身教育是以计算机及网络为先决条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实现教育的e化的一个过程。e-终身教育具有超越Electronic的6e理念,即Easy to use、Effective for all、Experiments、End user、Expert support、Emerging technology。
2、6e核心e-终身教育的核心是追求教育的便捷性、服务性和创新性,达到培养人才的个性化、实用化和国际化目标。具体体现为:
Easy to use,便捷性:教育机构向用户提供最简捷的服务,保证每个用户都能享受最方便地应用。
End user,服务性:教育机构通过多种传播手段,保证用户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和知识。
Expert support,创新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而是使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Effective for all,个性化:使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e-learning相结合,保证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Experiments,实用化:通过独特的实践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互动式的实践锻炼。
Emerging technology,国际化:通过不断引进新兴的技术作为基础,保证技术的更新和领先。
3、6e构造
■Easy to use,便捷性:图二便捷性以培训需求者为中心,e-终身教育通过方便、高效、快捷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实现教育机构、家长、学生、用人单位、课件需求者与培训需求者之间的多方互动,这一过程可以使教育过程更加可控,使用户接受更为简捷、有效的服务。
■End user,服务性: 图三服务性e-终身教育充分考虑学员的固有特点,分别通过Room class(传统教室教学)和E-learning方式为学员提供服务:针对大客户通过On-site Training(不脱产培训)和Off-site Training(脱产培训)两种方式实施服务;针对SMB(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学员通过Public Class(公开课)的形式实施服务。服务性具体体现在下列方面:
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无线电广播、无线连接、卫星接收、有线电视等多种教育服务,使学生在任一信息点登录网络,都可以浏览到所需要的知识资源:
保证学生能够随时存取和使用网上各种资源;保证学生能够存取电子教案进行预习;保证学生能够方便地进入答疑中心,解答问题或讨论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实现网上作业提交与解答;保证学生能够通过网上课件进行学习;保证家长能够方便地查询学生的学习表现等信息;保证教育机构能够方便地进行信息查询。
■ Expert support,创新性: 图四创新性e-终身教育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师资来源、教学内容来源、教学方法等方面。首先,e终身教育打破传统教育体制中教师完全来自学校的惯例,在配备足够的专职教授的同时,从IT企业直接聘请大批工作经验丰富、知识传授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参与实践教学,保证知识在"学"与"用"之间的连贯性,削弱了普通教师实践授课能力不足的劣势。这些来自于实践一线的技术人员,掌握着IT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资讯,采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传授,使学生在一种生动有趣的氛围下自觉接受IT业界的案例教学,从而能够更加迅速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来源上,凭借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把一切好的教育思想、过程乃至细节,以光盘形式载录下来或者直接通过互联网浏览。高速的网络系统为视频播放讲座、讨论课、发布电子教案、CAI课件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点播VOD视频课件和基于Web的交互式课件,从而可以不必担心教学过程的顺序。此外,在线电子图书馆拥有海量的信息与资讯,学生可以通过无纸化阅读,这些教学资源均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课程。在专家和项目工程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实时参与最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与实践。以此,在一种企业氛围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的过程,积累原始的从业经验,促进已经掌握的知识的活性化、生动化,发现并完善以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僵化部分,更有效地消化、吸收、整合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无缝转换,使知识转变为真正被自身所掌握的技能。
■Effective for all,个性化:
图五个性化现代e学习将突破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细分IT人才培养层级综合考虑学生个人意愿、兴趣和特长方向等因素,按照测试人员、编程开发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软件设计人员、软件分析人员、系统分析人员、市场营销管理、项目实施顾问、行业信息化的层级培养专门人才。
--注重个人素质修炼a,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善于利用团队资源,善于同其他人合作。
b,正确价值观与态度: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管理能力:强调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包括领导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等。
--其他技能a,基本素质:包括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财务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
b,终身学习意识:注重对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提高继续发展的潜质。
■ Experiments,实用化:图六实用化e-终身教育的实用化主要体现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完成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完美过渡。实用化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建立IT技术实验平台(网络实验室),使学生能够迅速消化理论知识;建立数字化课件中心,通过自主开发与合作和引进相结合,为教学提供课程内容支持;在正常理论教学之外,另辟时间推行阶段性全日制教学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驻IT企业,体验在企业环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如电子商务实战、软件项目实战、系统集成实战,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消除理论学习中的盲点;建立学生创业中心,组织CXO论坛,邀请知名IT企业的CEO、CIO、CTO进行讲座,通过对创业的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IT业务运作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充分的技术服务和后备支持。
■ Emerging technology,国际化: 图七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商品、服务、知识、技术和信息等实现跨国界的流动,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样,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加强了各国之间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交流,从而各国都可能利用全球教育市场。所谓教育的国际化,就是加强各国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放教育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资源,引进先进教育技术。e-终身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跟踪国际领先的IT技术,在分析知识经济需求的发展方向及资讯的基础上,采用自主编写与从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制订教材,包括通信技术、光导、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培养学习者的全球化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此外,通过动态更新的"电子课本",保证教学内容与IT技术的发展同步,使知识体系、教学方式符合国际最新的知识发展趋势的需求。同时,学生得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以宽阔的视野、交流的方式学习知识、观察世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获得一种国际性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