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北师大版第二单元《动物乐园》教案

第一教时   动物乐园

一、预期效果

1.    应掌握的知识

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的关系,学会正确地进行比较;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    发展的能力

增减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观察、操作、语言表述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创设有趣的情境和游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渗透热爱和平、关注时事、关心世界的品德德育;鼓励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多”、“少”、“同样多”的含义;认识“>”、“<”和“=”符号,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体验“同样多”的含义,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三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高矮、长短、厚薄的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 经验介绍

“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长短、高矮都属于物体长度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它们比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因此教科书把它们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教科书内容是让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发现事物的高矮关系,然后学会比较人的高矮,再通过一组练习来呈现事物的长短、厚薄关系。以教学内容来看,进行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应以教科书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生动有趣的素材,对教科书进行再加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1.  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感受高矮的存在

1、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2001911日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

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简要介绍“911”事件。

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1)              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上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5)比较:你平时站在我们教学楼或家里的34楼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6)出示课题:世贸大厦比我们教学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怎么样?(生:矮)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高矮)

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3、学生自由活动

 

 

 

 

 

 

 

 

 

 

 

 

 

 

1:会害怕。

2:我会腿发软。

3:那么高,我会觉得像要掉下去一样……

 

生:不会。

生:因为世贸大厦比我们的教学楼高得多。

 

 

 

 

 

学生踊跃发言,列举了许多例子。如:新教学大楼比旧教学楼高,红绿灯比汽车高,草地比山峰矮……

找一找比自己高的同学,比自己矮的同学。

在背景音乐中,学生自由下位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讨论。

原教科书主题图的“高矮”关系不明显,教师大胆舍弃原主题图而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片。选择这一题材的依据,一是这幅图中世贸大厦像个擎天巨人一般在密集的楼群中异峰突起,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好高啊”,直奔主题;二是“911事件.”轰动世界,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媒体中的相关报告也并不陌生。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件事的熟识程度及关注程度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想象。将数学课堂与关注时事、关心世界、热爱和平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远及近,又抽象到直观,学生自己发现、研讨,举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教学。另外,让学生自由下位寻找、讨论,打破传统课堂严肃、拘谨的组织形式,还学生以自由、轻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学习。

 

◆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计:刚才有同学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和××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比谁长得高一些?

2)提问:他们估计得对不对?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

3)验证××比××长得高,××比××长得矮。

2、出示课本第16页图例

(1)           谈话:(出示左图)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看这幅图,谁能告诉我,谁高谁矮?

2)提问:小强是踮起脚跟才比小丽高,你们认为怎么比,才知道谁长得高呢?

4)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小强比小丽长得高呢?(生:不能)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会)

3、小组活动

1)内容:前后四人一组,比一比,谁长得最高?谁长得最矮?

2)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一比。

3)学生活动约3分钟。

4)反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说方法。

 

 

 

 

 

 

 

生:比一比。

 

 

 

 

1:小丽高些。

2:小强比小丽高,但是他踮起脚跟了。

 

1:一样高。

生:小强比小丽矮一点点。

 

 

 

 

 

 

1:两两相比。

2:一个人和三个人依次相比。

3:站一排相比。

 

 

 

 

 

 

 

 

通过小丽和小强比两次高矮,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认识和理解比较的方法。在小组活动中,四人小组首先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示汇报,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

 

◆巩固练习

1.出示第17页的四幅图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展示学生的想汉,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进行判断。

 

2.第18~19页上的练习

1)汽车图、大象图、钉子图、绳子图请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理由。

2)兔子图,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虽然只有三只兔子,但由于三只兔子的起点不同,差别也细小,不易看出,所以要通过背景的描线作参照物来比较。

3)笔图,小组合作完成,先比较,再排序。

123题学生独立完成。

4题:蚂蚁三兄弟要回家,他们走了3条不同的路,看看谁走的路最长?谁走的路最短?你是怎样想的?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

分析

1.比较高矮时,位置高的就认为高。

比较方法有误,比较标准不统一,比的应是实际的高度。

2.()比()高,()比()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1、    诊断问题

诊断1:()比()高?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