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九》教案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P10-12页十几减九。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2、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讨论等探究活动,体验到十几减
九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探究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① 掌握十几减九的简便算法――破十法或想加做减的思维过程。
② 体验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创设情境
师:光明小学举行了新年游园会,你们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我们先来看看套圈活动吧!
(将教材中的套圈活动投影到银幕上)并复述:我投了13个圈,套中了9个,有几个没有投中?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边看图边利用文字来理解题意。即利用图文结合来解决问题,为后面的3幅图图意的理解作铺垫】
(二)展开
1、提出问题
师:有几个没有投中,怎么列式呢?
2、解决问题
生:13-9= (预计有的学生可能会报出结果)
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是怎么算出来的。其它的同学想办法算13-9的结果,可以用你的小棒来摆一摆,也可以在自备本上画○表示。
3、汇报
生:我是数出来的,可让这位学生数一数,没投中的
生:我是想9+4=13,所以13-9=4 教师板书:9+( )=13 13-9=4
师:哦!你是想9加几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几。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做“想加做减”,并板书:想加做减,谁也是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的
【这一环节目的是教师要了解采用这种方法的学生人数】
生:我是把13分成10和3,10减9等于1,1加3等于4。
师:还有哪位同学也用这种方法的,请用小棒来摆一摆,学生操作小棒。把13分成两堆,一堆10根,另一堆3根。从10根里去掉9根,还剩1根,剩下的和3根合起来是4根。(摆好后让学生口述操作过程,学生说不清的教师可适当引导)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