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网

一年级上册实验教学中教与学的评价方法简介(下)

一年级上册实验教学中教与学的评价方法简介(下)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局教研室数学课题实验组

六、“6~10的认识”的教与学评价

6~10的认识”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单元,共20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如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将静态的改变为动态的,改变练习的形式,将评价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自己、同伴、家长、教师的共同鼓励下健康地成长。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因为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所以学生会有亲切感,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虽然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这些知识是比较凌乱的,系统性不强。有的学生虽然能够唱数,但给他具体的物体去数却不正确,这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形成数概念,所以说数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计算教学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我们传统的教学观总是认为,在教学计算时,应该交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有的学生对教师的算法不理解,他们还是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的强迫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虽然教师的初衷是好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权利,是不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即使是在我们看来比较笨的方法。至于哪一种方法简单,相信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逐步悟出来的。

九、“认识钟表”的教与学评价

1认识钟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认识了时间后,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学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单元检测、操作、数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加以选择。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课堂观察的方式,从学习数学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师还可以从学习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从平时作业和单元检测中了解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人的深层次需要中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朋友来对待,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时,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尽量不用指令性的语言、批评性的语言,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例如:“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像这种激励式的评价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

4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任何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在发展过程中总存有个性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注重评价的层次性,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愿望。对学习有困难,基本知识及技能掌握的一般,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根据情况做出“期待式的评价”。如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子,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一次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都听到了。”“老师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反复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从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5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激发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采用“接纳式评价”以防止学生建立起自卑、自负或自欺等错误的自我观念。学生的情感表现往往是不同的,教师应接纳学生的想法,然后帮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评价的积极效果。教师采用积极的态度,主动接纳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乐于学习,达到本堂课教学的目标,而且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懂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6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学生一旦感受到这种炽热情怀时,会激起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采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亲近式的评价”,可以创造一种民主平和的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在做练习题时,每当学生做完一个题后,可以让学生采取同位互评或自评的方式,用加盖小印章的形式给予评价。如“五星章用于学生自评,小花章用于学生互评”等。对几道题全得章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8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应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非常密切,所以这就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本单元所创设的“数学园地”小栏目中就为这种评价体系提供了空间,可操作性很强。可以体现学生在学校及家庭中的学习情况,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方方面面的表现,比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同时还为学生自评、互评提供了机会。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与学评价

1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变教学过程。

2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注重引导学生以适应自身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以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处在不断发展与改变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最佳的学习方式,因而各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事实上,传统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尤其忽略了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来取代传统的静态评价方式,把各种评价方法,如观察性评价、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平时教学中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综合起来运用,教师的评语既要有定性的规定性描述,又要有定量的确切事实为支撑,要采取“情感+知识+能力”的综合方法,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差异及优缺点。传统的单纯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必须改变,教师不再唱独角戏,学生可以自评、互评,家长也可参评;评价的内容更全面,有知识、能力、情感、行为、习惯、态度等;评价方法多样化,包括:平时表现、口试、笔试、讨论、总结等。作为实验教师,也应从评价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课程改革目标。

3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本单元的“计算”和“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价要及时,当学生完成某一探索知识的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请您记住本站域名:www.shuxueweb.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